《新风气》
沈阳的古建筑不少,清代皇陵尤其多。林徽因梁思成在教学之余忙着到处考察,落日余晖下有他们欣赏古建筑的沉寂之美的身影;他们深入建筑内部细心测量尺寸,一个个数据都详细记录在图纸上。林徽因知道,建筑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需要感知的艺术。建筑师不能只会欣赏城市的高楼大厦,也要经得住荒郊野外的风餐露宿。而他们的建筑生涯,也才刚刚开始。
《第一件设计作品》
长子梁思成和儿媳林徽因设计了墓碑。他们没想到,这竟然是毕业后的第一件设计作品。
“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最能概括梁启超一生的评价,于儿媳妇林徽因看来,莫过于沈商耆的挽联:
三十年来新事业,新知识,新思想,是谁唤起?
百千载后论学术,论文章,论人品,自有公平。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
八月,林徽因在协和医院生下大女儿,取名梁再冰,意在纪念离世不久的祖父——梁启超的书房名曰“饮冰室”,他的著作叫《饮冰室文集》。
宝宝的第一声啼哭,引爆了窗外一片嘹亮的蝉鸣。从此,两颗心就像漂泊的风筝被这根纯洁的纽带系在一起,再也无法分开。
《花海记忆》
北平的香山,春花烂漫,肆无忌惮地张扬着生气。若不好好游玩畅饮,实在愧对于自然的恩赐。
但林徽因却是来养病的。
人间春色,万物生长,山中景致更是迷人,植物是会说话的。那一捧落英是消得人憔悴的痴恋。虽是病着,但这难得悠闲的好时光,也让林徽因感到舒心畅快。
在静心养病的日子里,林徽因重拾往日心情,复诵着早已熟烂于心的天成佳句,在宁静的夜晚独自伏案写作。她早年最出名的诗歌和小说,大多是这期间写下的。
花瓣凋落,有人拾起那时的情怀,她能做的,唯有珍藏。
花海之中不知是谁许下的期盼。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香山静养》
渴望纯粹之人,总愿意自己像植物一样生长于人世间,安静美好中带着孤独骄傲。
当你我以为一生长远得望不到头,回首之时却仿若昨天。人的一生恰似午后至黄昏的距离。月上柳梢,茶凉言尽,一切便可落幕。
因为林徽因发火的时候,并没什么激动的神色,但那冷冰冰的眼神让人心情跌倒谷底。
什么事情都想做好,凑在一起就成了平方,像大雪一样快要把她给淹没了。
《杏花云的期盼》
大抵是看多了繁华事态,想要一些安静与纯粹。尝试着改变自己,努力减去繁复,单薄亦是完美;努力摒弃浮躁,视清凉为超脱。生命虽然脆弱,但也固执,谁也不能删改情节或是结局。只是有一天,我们都会回归宁静,因为那是生命的本真。
香山总是和晚秋联系在一起,那满山的红叶妖娆热烈,一如惊世骇俗的恋情在燃烧。
孟春的杏花,就是以这样的热烈,宣谕着对这个季节的统治。这是香山的春。
那里挤着密密的海棠、杏树,远看开得正盛,近看才发现花期将尽,更兼昨夜风雨,地上铺了一层落英,数不尽的白的粉的花瓣静静地受着春风的轻抚,又好像在用最后的力气凝视着被雨水洗刷明净的天空。她们就要进入泥土了,什么话都没有留下。
三人注视着这残缺的美,若有所思地沉默了半晌。
良久,林徽因率先打破沉默:“你们说,这些落地的花瓣都会结果吗?否则,她们绚烂开过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不会结果又有什么关系呢?”徐志摩轻声回答,“绚烂开过了,美丽过了,存在过了,这就是它的意义。对于所有美好的东西来说,结果永远不是最重要的——结果只有在商人和政客那里才是最重要的。”
诗歌还是那些诗歌,但此时的徐志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了。那几年,他正在度一生中最凶险的桥。世界上唯有两件事是痛苦,求而不得,求而得。徐志摩以前大概不明白,现在是彻底知晓了。十年前,他爱慕林徽因而不得,痛苦;十年后,他娶了陆小曼,又知道原来得到也是苦。这个求得的并不是自己原先追求的,忽然之间,她就变得面目全非。陆小曼仍然美丽,仍然娇媚,但是不一样了,全不是那么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