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处理伴侣之间的差异
差异并不是伴侣关系有问题的原因,很多时候,恰恰是伴侣在一起的理由。
差异是相互配合的结果。
有些人渴望通过亲密关系,把伴侣和自己的差异,吸收扩展成自己的一部分。在这些差异上,寄托了克服缺陷、超越自我的希望。
可是慢慢地,随着摩擦的增多,这些曾经吸引人的优点,会变成让人讨厌的缺点。自信会变成虚荣,外向会变成鲁莽,谨慎会变成胆小,冷静会变成冷漠和不解风情。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人常常既向往改变,又不愿自己改变。而适应伴侣的这些差异,就意味着自己要做一些改变,这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的。
所以,讨厌差异的背后,是人不愿意改变的固执己见。
亲密关系要运转,总是需要彼此扮演不同的角色。越是相处时间久了的伴侣,这种互补的特征就越强烈。所以,伴侣之间有差异,不仅不是问题,有时候反而是双方相互配合的结果。
有对夫妻觉得,彼此的差异变成了他们的问题。可在我看来,差异恰恰是两个人在家里的合理分工。
因为妻子容易粗心,所以丈夫就变得谨小慎微,这让他能负责家里的风险控制。反过来,正因为家里有丈夫的细致考虑,妻子才可以去尝试更多新鲜的东西,才可以去探索,为家里带来新的活力。两个人的差异,正是他们为了维护家庭运转,相互配合的结果。
面对差异的两个常见误区:
第一,他们把差异看作是对自己的威胁。并且担心如果自己在这件事上听了对方,那是不是以后都得听对方的。
第二,把差异看做是对方没有全心全意支持自己,理解自己。觉得只有对方跟自己一致,才是关心和爱自己的。
正确处理差异的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要理解和接受这种差异,并寻找差异背后的一致性。
其实,想法上有矛盾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相反,知道各自坚持的只是某种看法,而不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无论有什么样的矛盾,不要让这种矛盾影响彼此的关系。只要有这种共识,就更能够容忍彼此的矛盾和差异。
第二个原则是,要用一种商量的方式对话。
怎么把通知变成商量呢?有一个特别简单的做法,就是在每句话后面加个后缀——“好不好?”。
改变
当伴侣之间存在差异时,一个典型的做法是,想要把对方改造成自己期待的那样,来消除这种差异。可是这么做,对方不仅没变,反而会缩小关系的空间。
在亲密关系中,确实有很多人热衷于改变自己的伴侣,却很少有人真的成功。
为什么人会一再重复这个明明无效的游戏呢?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一整套关于爱情和伴侣“应该如何”的假设。这一整套“应该”的假设背后,有人们自己的经验、需要、期待和欲望。
这些头脑中的假设是从哪里来的呢?
有一些来自以往重要的人际经验。有一些来自内心未完成的愿望。还有一些,是把对自己的不满意投射到了伴侣身上。
亲密关系中的一方想要改变另一方的本质是什么呢?
表面上看,是觉得问题出在对方身上,是对方不肯改变,才造成了关系的困局。而实际上,真正的问题却是人心中“爱情应该怎么样”、“伴侣应该怎么样”的执念。
这个执念的问题,不在于它是对的还是错的,而在于它一直在向伴侣发出这样的信息:你并不是我理想中的伴侣。而正是这种不认可,成了伴侣反感的理由。
很多时候,人们不是选择了眼前的伴侣,而是选择了心里那个理想化的情人。
虽然理想化的情人只存在于人们的幻想里,可是要放弃也是很难的。因为理想情人的背后,有人们深层的渴望。而放弃理想中的情人,就好像承认自己心里的一个梦碎了,自己的渴望再也没法满足了,这会造成很大的失落感。
可是,如果不放下幻想中的伴侣,你就很难真的去接近和了解眼前的这个人。
还有些人想要改变对方,不是因为放不下理想伴侣的标准,而是因为不满意夫妻之间的配合和家庭分工。
让改变发生的两条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不要从改变对方开始,而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包括改变自己脑子里“想改变对方”的念头。
你永远都没法强迫对方改变,除非他自己愿意。
改变的第二个原则是,想要改变对方,就先试着认可对方。
很多时候,人们抗拒改变,其实是在抗拒对自己的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