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好友yg的推荐下,加入了“跟小尘老师一起读吧”读书打卡群。吸引我的是这个群里提出的每天打开书,哪怕读一页,但要写100字以上的读后感。对我来说,坚持每天读书很容易做到,但每本书都写读后感很难。常常是读完一本书,脑子里的思绪都忘光了,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所以今天果断加入读书打卡群,试试每天都读一点书,写点只言片语的感悟。
我始终相信,行动是最好的说服力。去试试,能不能做到就看行动力有多强了!
今天选的是从好友处借的张祖庆老师的《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一书,全书共238页,按我平时的阅读宿速度,最多三四天就读完了。但这一次,因为想试着每天写点感悟,所以要读慢一点,细一点。今天的阅读目标是1-19页,现在已经读完。下面试着写点感受:
张老师在序言部分写了“一名语文教师‘野蛮’的第三次生长”,里面提到自己在事业正好阶段果断辞去公职,专门做教师有效培训一事。还是挺令我惊讶和佩服的。这是一位有理想也有行动力的老师,他的书值得认真品读。
张老师说,一个骨干教师要想成为卓越教师,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方向。第二,能量。第三,专注。作为我这样一个上班八年,连骨干教师都没当上的人来说,我缺少的根本不是经验,而是正确的方向,踏实的行动,和源源不断的能量。同时,我也很少思考该怎样专注的发展自己的教育事业,所以一直在浑浑噩噩的浪费时光……
作为语文老师,我也很喜欢语文,还是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专业成长方面吧。
今天读的两小章是《我的听课史》和《我的仿课史》。在听课史中,张老师提到了他认为的好课,从最初王惊鸣老师的好玩、江老师的有味、徐秀春的行云流水,到陈可人的细节点亮,再到王崧舟的诗意课堂,最后到支玉恒先生的真——好课之魂,张老师的认知在一步步提高,思想一步步成熟,对好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支老师发现学生提前熟悉了自己的教学环节后,竟然当下宣布课怎么上?下课!这是一位真正想把课上好的老师吧,支老师不想在课堂上造假,不喜欢学生提前熟悉排练,只想要最自然最真实的课堂效果。这让我想起自己以及身边很多人上公开课,都会提前安排几个学生对课堂上一些稍微难点的问题熟悉了解,防止课堂上学生答不出或者乱答,以免尴尬。但,造假才是最尴尬的。学生提前熟悉了课堂中的问题,知道了答案,失去了当堂思考的机会,也会觉得老师——那个口口声声教育学生诚实的人,却在教学生造假,这是何等的讽刺?以后,我一定注意,如果上公开课,自己提前熟悉教案和课堂环节是必须的,但不能让学生知晓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更不能让学生背答案造假,那样的课堂,是最没意思的!
在仿课史中,张老师提到自己在初入职场时,模仿名家课堂,有的课堂效果很好,有的却差强人意。张老师用自己的反思告诉我们,模仿名师的课没有错,但不能只模仿教案,更应该熟悉名师的设计思路,设计理念,并针对自己的学生和自己的教学风格,做适当的调整,不能追求形似架空。我想起自己也曾试着模仿自己听过的一节课外阅读导读课,还在同事们面前,借班上了一节公开课。结果,因为课堂理念不清晰,课堂环节不熟悉,对学生也是陌生的,整体效果惨不忍睹。而平时看名家课堂实录也不少,除了感叹名家就是名家,课上得真好,却从来没有思考怎么学习借鉴?所以自己现在整个人平时的语文教学素然无味,怪谁呢?
课是老师的本,上一节好课不容易,但却是每个老师都该有的追求。所以,继续多读书,多反思,最最重要的,要多行动才能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