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8

2021年12月8日中原焦点团队刘永利分享821天。今天阅读《尊重与希望》例外架构。

四、多元例外的细腻探讨。

探讨例外的向度是多面向多层次的。

1、了解问题何时“没有”发生“较少”发生的例外问句。

“你和同事哪一天没有争吵,那时在聊些什么?是用什么方式沟通?”

“何时争执的情况比较不严重?”

“何时争执的时间比较短?”

“当你用什么方式来跟同事沟通时,他会比较能接受?”

“当你同事用什么方式跟你沟通时,你也比较能听得进去?”

变换不同向度、词汇时,将催化当事人联想到不同的、被遗忘的例外经验。

2、对于处于低落情绪或高度危机中的当事人,咨询师可尝试询问的例外问句:

“我知道这些日子你心里是容易波动的,但是在这几天中,有没有何时觉得有一些平静的时刻?发生了什么事?当时你在做些什么?”

“在这几天里,对未来感到如此无望与痛苦的情况下,是否曾闪过对未来一丝丝的期许与希望?”

“以前当你陷入低潮时,是什么力量让你活下来?”

“最近有没有一些时候,虽然情绪比较低落,却没有产生自杀是一个选择的念头?”

“你何时想割腕,却选择没有去做?你是如何做到的?”

“最近何时比较能控制想割腕的念头?什么人、事、物能帮得了你?”

“当自杀的念头来临时,你注意到它会停留多久?你又是如何使这些念头消失离去的?”

“你拥有什么样的力量与优势可以帮助你难过的时候再次冷静下来?”

3、咨询师还可以反向思考:当事人是怎么做到没有让目前所谓不当的行为(如上网)成为生活的全部?或者曾经有过这样的机会,当事人可以选择去做更糟的事情(如伤害别人、偷窃),但当事人却选择没去做的?当事人何时能如此决定?这反映了当事人身上具备什么样的优势力量?这样的思维角度将能引导当事人看到自己的内外在资源与自我控制力,而更能为自我负责。

4、探讨例外为的是让当时能够并愿意再次复制与扩大相关行为。

5、在例外经验范畴中,看到当事人如何应对困境是非常重要的向度。应对问句引导当事人思考:自己是如何面对困境的?为什么没有更糟?如何在困境中还可以有所作为?“对于这样的难题,你为什么能一直坚持面对?”“在这样痛苦的情况下,你怎么还能坚持不要孩子卷入?”

6、评量问句也是寻找例外的重要工具。

“一分到10分,10分表示你觉得自己在当父母的角色上做得很好,一分正好相反,你会为自己打几分?为何有这些分数?这些分数代表着你已经拥有哪些能力?”

“你的孩子又会打几分呢?他为何会打这个分数呢?他看到你做了什么?”

“你猜孩子会特别说,在你做的这些事情里,哪些事是对他特别有帮助的地方?哪些是你之前知道,但却没有特别看重的?”

“你猜你的先生,对于你处理孩子问题的这个过程,会最感谢你什么?”

7、在咨询师的专心倾听之下,这些切入点有时还能找到这些当事人在乎的人、事、物。亦即,咨询师通过例外有时会链接找到当事人真正在意的目标,而可在定位晤谈的方向。

8、咨询师不仅仅关注当事人的小小成功之处,会更特别注意当事人已经尝试了什么方法,已经做到之处及其所反映的优势能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