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藩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天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译文:
农历正月、二月、三月为春季,吾人实应以“立春”之日始,后至“夏至”之前谓之“春三月”。此时节为万五自地下藏潜始出芽生长之时,谓之“发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万物因之而荣盛。人居此时节,养生之道在晚睡早起,缩短睡眠时间,散步于庭园中,全身放松步履缓慢自然的深呼吸,用无欲以养情志。情志中不生害人之念,但求施予不求贪夺,但求回报他人,不怨恨处罚别人,此应于时节,乃养生之道,如反其道而行,则首先伤肝,因春属木主肝应之,肝气于此时节当旺,此中医情志伤身之始论。如受伤于此春时,则夏季时必易受寒之病。
夏至以后到立秋前此三月为夏季,名之‘藩秀’。天地之气相交正旺,万物成长结实茂盛,人于此节令,必晚睡早起,不惧或烦躁在日间,日间多热,然使情志不怒,心情开朗清新,当汗则汗,不因多汗而烦怒,应心爱此状,乃的成长之道。如反逆之,则心脏受损,因夏属火应于心,如此心在夏受伤后,则秋季来时必生咳病往来寒热,以至秋季无法存够充足之营养,免疫系统必弱,到了冬季必生重病,豪无固表能力应对外在气候之倏变。
立秋到冬至之间的三个月为秋季。又称“容平”。天气肃杀,地气渐收,此时人当早睡早起,与鸡同样的起居,应保持情志安静,来缓和外在秋日的肃杀之气,目神内敛,少言寡欲,使秋日肃杀平缓,无事不奔走,使肺气请和,秋之杀气不入肺,此应于秋季之收养之道。如违反则肺伤,秋主金应于肺故也,肺气受损即令当时不病,到了冬天必生下痢,饮食入胃即下泄,营养必无法吸收完全。
从冬至到立春前此三月谓之冬季,又名“闭藏”。此天寒地冻之时,阳气潜藏地下深处,无法自地上出来缓和冬寒,人们应早睡晚起,俟日头出来再起床,精神上也应如地下阳气般藏志因隐匿不出,如生私欲则当其己得。在居住环境上应避寒近温暖之地,汗不出皮肤,不过度运动汗伤身,此应乎冬季,为正确之养藏之道也,如违反它,则必伤肾,春季来临时必生痿病,骨病或四肢麻木冰冷不仁,使新陈代谢减弱。
理解:
四季养生之道,春三月,也就是立春到立夏之前,我们要晚睡早起,穿的宽松一些在庭院散步,情志要赏不要罚。养肝为主,如果反逆而行,就会伤肝,到了夏天会受寒病。夏三月,也就是立夏到立秋之前,我们要晚睡早起,少烦躁,多流汗,夏季养心。如果逆而行,就会伤心,到了秋天必生咳病,免疫系统低下,冬天必生重病。秋三月,也就是立秋到立冬之前,我们要早睡早起,与鸡一样的作息,情志保持安静,少言寡欲,如果反逆而行则肺伤,冬天必下痢,吃什么拉什么,营养无法吸收。冬三月,也就是立秋到立春之前,我们应该早睡晚起,见日再起,少些私欲,避寒就温,不过度运动,少出汗,如果反逆而行,春天必精神不振,犯骨病,四肢冰冷。新陈代谢变慢。
原文: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名。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者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部藏,肾气独沉,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害其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译文:
天地间节令正常则气神清明,万物安养无灾,如一旦节令失调失序,则天阳不降,地气不升,否塞不通,白天时亦不见日月,此时病邪必横行无忌,趁虚而入,天阳受阻,地气浊混,云雾不合时节而降,万物无法承受此不正常气候,无法正常吸收自然之精华,是故大木多死,又混浊之气无法宣泄,不风而风至,不雨而雨至,当雾而无露水,则枯木不生而终死,暴风暴雨又连续不断,天地四时不能正常,此失天地之道,则未生而先死。此唯有圣贤之人知之,故身无病痛,顺势而为禀其自然,绝不因外在环境改变而损失任何东西,保持强盛的生命力。如违逆春季养生之道,则全身输送养分及宣泄之管道不通,肝脏堆积之废物无法排出,囤积肝内而生病变。违逆夏季养生之道,则使皮表阻塞,汗液无法正常排出,心脏因动产生热能无法宣泄而出,以致伤到心脏。违逆秋季养生之道,则脾脏无法孕藏足够之津液来润泽肺脏,致令肺中热炼烦满,违背冬季养生之道,则必令肾精不藏,肾阳不升反下沉,而无法固精保元,体力流失,骨骼松弛无力。
四季与天地阴阳之道,为宇宙万物生长之本源,圣人知之,故于春夏二季养足阳气,吸收足够之营养,加强免疫系统之功能。故于秋冬二季来养脏内应收存之营养,此为根本之法。故能与万物以样顺应环境变化而得其成长之道,反逆之则必根坏烂而死,此真损伤命之本也。所以阴阳四季之变化,也就是万物消长终始之理也,为死生之大道。违反之则灾变立生,顺从它则疾病不生,此谓‘得道’。圣人采取如此之生活态度,愚人违背自然法则。顺从阴阳消长之理则生,反之则死。顺从则可治,反之则生乱,此一悖逆称之‘内格’。所以古之圣人不治已病之时,乃治未病之时。不治天下已乱之时,求治于未乱之时。凡病已生成,再给予药治,天下大乱方思其治,就如同临渴而掘井取水,打仗时方去铸兵器一样,时已晚矣。
理解:
主要讲,我们人要跟着二十四节气走,随时看到自然界怎么走,我们就要顺者走。而不能逆着节气走。当日月不明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保护好,后背,脖颈不受邪气入侵。要随时保持好的情志,这样就能应对天气的变化,不受影响。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按照节气的变化来保养自己的肝心肺肾。长夏养脾。圣人都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不按着节气走,就会受到病邪的入侵。治未病,不治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