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卷十九·语孟纲领》(13)

关于《集注》《集义》(2

问:“近看论语精义,不知读之当有何法?”曰:“别无方法,但虚心熟读而审择之耳。”(人杰  集义。)

【白话】有人问:“我最近在读《论语精义》,不知道读这本书应该有什么方法?”(朱子)说:“没有别的方法,只要虚心熟读并仔细选择其中的精华就可以了。”

朱子介绍了阅读《论语精义》的方法。“虚心”意味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预设立场,以客观的态度去阅读和理解书中的内容。“熟读”就是要反复阅读,深入理解书中的每一个观点和论据。“审择”则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要能够辨别书中的精华和糟粕,选择对自己有益的内容进行学习和吸收。

因论集义论语,曰:“於学者难说。看众人所说七纵八横,如相战之类,於其中分别得甚妙。然精神短者,又难教如此。只教看集注,又皆平易了,兴起人不得。”(振)

【白话】在谈论《集义》和《论语》时,(朱子)说:“对于学者来说,这些内容确实难以讲解明白。看众人所说的内容,七纵八横,就像相互交战一样,但在其中却能分辨得非常精妙。然而,对于那些精神不够集中的人来说,又很难让他们如此深入地去分辨。如果只让他们看《集注》,又觉得内容过于平易,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朱子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因为《集义》《集注》涉及的观点往往错综复杂,需要深入思考和分辨,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集中精力学习《集注》,一切都会简单平易起来。

问:“要看精义,不知如何看?”曰:“只是逐段子细玩味。公记得书否?若记不得,亦玩味不得。横渠云:‘读书须是成诵。’”又曰:“某近看学者须是专一。譬如服药,须是专服一药,方见有效。”(榦)

【白话】有人问:“我想看《精义》,但不知道应该怎么看?”(朱子)说:“只需要逐段仔细玩味就可以了。你还记得书中的内容吗?如果记不住,那也无法深入玩味。横渠先生(张载)说过:‘读书必须要能背诵。’”(朱子)又说:“我最近发现学者必须专一。就像服药一样,必须专注地服用一种药,才能看到效果。”

朱子告诉我们,学习《精义》的方法和态度,需要逐段仔细玩味,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同时,也强调了记忆(背诵)的重要性,认为如果不能记住书中的内容,就无法真正深入玩味。再一条就是必须专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问:“精义有说得高远处,不知如何看。”曰:“也须都子细看,取予却在自家。若以为高远而略之,便卤莽了!”(榦)

【白话】有人问:“《精义》中有些内容说得十分高深远大,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阅读和理解。”(朱子)说:“这也需要仔细去看,至于如何取舍则在于自己。如果因为觉得它高远就忽略过去,那便显得卤莽了!”

朱子认为,越是那些高深、难以理解的内容,越要应该仔细去阅读和理解,不可轻易放过。如何取舍和理解这些内容,关键在于自己。

读书,且须熟读玩味,不必立说,且理会古人说教通透。如语孟集义中所载诸先生语,须是熟读,一一记放心下,时时将来玩味,久久自然理会得。今有一般学者,见人恁么说,不穷究它说是如何,也去立一说来攙说,何益於事!只赢得一个理会不得尔。(广)

【白话】(朱子说):读书的时候,需要熟读并深入品味书中的内容,不必急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首先要把古人的说教理解透彻,比如《论语孟子集义》中所记载的各位先生的言论,需要熟读,并且一一牢记在心,时常拿出来品味琢磨,时间长了自然就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了。现在有些学者,看到别人这样说,不去深入探究别人这样说的道理何在,反而也急着提出一个说法来掺杂其中,这样做对学问有什么益处呢?只不过是让自己更加不得要领罢了。

朱子的读书方法和态度是,首先熟读,然后深入品味,认真理解古人的说法,而不是急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读书,须痛下工夫,须要细看。心粗性急,终不济事。如看论语精义,且只将诸说相比并看,自然比得正道理出来。如识高者,初见一条,便能判其是非。如未能,且细看,如看按款相似。虽未能便断得它按,然已是经心尽知其情矣。只管如此,将来粗急之心亦磨砻得细密了。横渠云:“文欲密察,心欲洪放。”若不痛做工夫,终是难入。(德明)

【白话】(朱子说)读书的时候,必须下定下苦功的决心,需要仔细地看。如果心思粗疏、性格急躁,终究是做不成事情的。比如看《论语精义》,就暂且把各种说法放在一起对比着看,自然就能比较出正确的道理来。就像那些见识高远的人,初次看到一种说法,就能判断它的对错。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仔细去看,就像查看条款一样。虽然还不能立刻就判断它的对错,但已经用心去了解它的实际情况了。一直这样做下去,原来粗疏急躁的心思也会被磨炼得细密起来。横渠先生(张载)说过:“文章要仔细审察,心思要宏大开放。”如果不痛下决心下苦功,终究是难以深入进去的。

朱子强调读书需要下苦功、要仔细看,并指出心思粗疏、性格急躁是做不成事情的。

看精义,须宽著心,不可看杀了。二先生说,自有相关透处,如伊川云:“有主则实。”又云:“有主则虚。”如孟子云:“生於其心,害於其政;发於其政,害於其事。”又云:“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自当随文、随时、随事看,各有通彻处。德明)

【白话】在阅读精义的时候,需要放宽心态,不能过于拘泥或者片面理解。二程先生(程颐、程颢)的说法,自有其相互贯通、相互印证的地方。比如伊川先生(程颐)说:“心中有主见,就能实实在在地把握事物”;又说“心中有主见的同时,也要保持虚心的态度,能够容纳不同的意见”。比如孟子说:“如果心中的想法不正确,就会危害到政治;如果政治上的决策不正确,就会危害到具体的事情”。孟子又说:“如果心中的念头不正确,就会危害到具体的事情;如果具体的事情处理不当,就会危害到政治”。在阅读这些精义的时候,应该随着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和具体事情去理解,各自都有其贯通透彻的地方。

朱子认为,不能片面地理解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观点,而应该把它们放在整体中去思考、去领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