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有些人总是处变不惊,即使遭遇巨大的变故,依然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相反,有些人遇到一点小事就大惊失色,感觉天都塌了似的。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这是因为前者拥有较高的松弛力。也就是说,一个内心总是充满快乐的人,松弛力常常高于一个内心总是充满愤怒、不满或紧张、恐惧的人。
松弛力取决于什么因素?作者认为我们的松弛力基本取决于成长的情绪环境,而成长的情绪环境有两大来源:重要他人的影响和内在小孩的力量感。
第一个来源:重要他人的影响。
“我妈妈是个焦虑的人,内心总是充满了恐慌,每天都着急忙慌地做很多事情。每次看到她这样,我都会容易被她影响,时间久了我也变得焦虑,不敢放松下来休息,总觉得有很多事要做,不然天就会塌下来。我不喜欢这样,可是竟然也不自觉地变成了这样。”
这是因为人的内心就像一个放置情绪的容器,你的容器是碗、是盆,还是大水缸,别人都很容易感知到。
而决定这个容器大小的东西,在心理学上叫作情绪容纳之窗。
情绪容纳之窗的大小决定了你能承受多少情绪,它就像家里的电路,如果电流超负荷运转了,电路就会自动跳闸。情绪也一样,如果我们承受了超出自身承受极限的情绪,就会陷入情绪失控的状态。
这时候,我们的理智脑通常也是不工作的,因为理智脑是与情绪脑连接的。
所以,经常会有人说:“我生气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只想一股脑把所有的情绪都发泄出去,但是说完后常常又会后悔。”
第二个来源,内在小孩的力量感。
内在小孩的力量感通常跟四个维度有关:我是否有能力、我是否有价值、我是否重要、我是否被爱。
一个人在这四个维度上的确认度越高,内心的力量感就越强,情绪环境就越积极。很多成年人在当了父母之后,也经常处于情绪失控的状态,理智脑不工作,只凭着本能做事。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情绪不仅不能被父母疏导和承接,他们甚至还要承担父母的情绪压力。
他们从小就在同步体验父母淹没性的情绪体验,时间久了就容易产生两种状态:一种是孩子觉得不舒服,想要隔绝这种情绪体验,开始反抗和设立跟父母之间的边界,比如容易变得不耐烦,过度叛逆,很怕别人控制自己,容易只考虑自己。
另一种,孩子习得了父母的情绪体验,焦虑的父母养出焦虑的孩子,孩子用相似的方式处理自己的情绪,比如抱怨、发泄、指责、攻击,很容易情绪失控。
这些都是情绪容纳之窗没有在成长过程中得到拓展,反而从小被固化下来,后天没有得到比较健康的心理成长所带来的问题。
该怎么拓展我们的情绪容纳之窗?
在家族的遗传中,最容易遗传的就是情绪处理机制。
如果一个家族中没有一个情绪容纳之窗比较大的人,就等于没有人真正有能力承接住其他人的情绪,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不稳定的。在发生一些事情的时候,每个人的情绪都是饱和的,都想要让其他人来托住自己,承接自己的情绪。
但是,每个人都没办法承接更多别人的情绪,最终结果就变成互相攻击、互相伤害,关系里的每个人都伤痕累累。所以,如果你想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从现在开始,改变你们的家庭系统,拓展情绪容纳之窗非常重要。
这不是一项认知功能,也就是说这不是一项你可以靠看书、学习、听课就能获得的能力。
这是一项只能通过体验获得的能力,需要你在跟人互动的过程中体验到被理解、被接纳、被懂得、被支持、被托举,你才能慢慢真正做到。
内在小孩
很多人会疑惑,我们都已经长大了,为什么还会受限于小时候的经历呢?
这是因为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身体慢慢长大,知识结构也在不断累积,但是,我们的内在小孩却没有得到足够的滋养,无法随之变得更加强大。
什么是心理滋养?
作者指出被理解、被重视、被关心、被保护、被欣赏、被接纳、被允许、被喜欢,等等,这些都是让我们的内在小孩长大的心理营养。
这些东西你从小到大得到过多少?你会给自己多少?你又会给你的孩子、你的伴侣多少?
很多人从小到大都没有得到心理营养,成年后一直用付出的方式换取伴侣的滋养,可是伴侣给不了自己,自己也一直忽略自己。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也从来得不到这些。长大后每天活在惊慌失措中,越努力越糟糕,因为方向错了。
没有得到过足够心理滋养的人,慢慢就会在心理形成一个无形的结,心理学上称为自我概念,换言之,容易给自己贴上负面的标签。
比如,有的人形成的自我概念是:我是不够重要的、我是不够好的、我是不够有能力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等等。
作者强调自我概念基本上决定了你的人生一大半的经历,这就是你给自己写下的脚本。如果你不去改变这个脚本,就会像在迷宫里打转一样,一直被困在其中。
书中有个案例,一个女孩子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从小就感觉自己不被重视,总是要特别努力地付出,才会偶尔被父母看见。慢慢地,她认定自己“果然是个不够重要的人”。
她长大后,遇到特别喜欢她的男孩子,但她的内心会被这个自我概念冲击:一方面她特别渴望这种喜欢是真的,另一方面又特别害怕这只是一种短期的感觉,不会持久。
他们在一起之后,她会不断向对方验证:“你是不是真的喜欢我”,比如,故意闹小脾气看看对方会不会哄自己,或者在一群人都很开心的时候,故意跑开看看对方是不是会追来关心自己。
如果对方按照她的预期做了,她当时会开心,但还是会想要一再试探。一旦对方没有按照预期的反应表现,她就会陷入原本的感觉中:“果然我是不够重要的,果然没有人会真心喜欢我。”
从头到尾,她看不到自己是如何把事情一步步推向糟糕的境地,也看不到对方的感觉和需要。
因此,作者提出只有形成正面积极的自我概念,我们才能拥有一台制造快乐的泡泡机,整个人就会像个小太阳。
你自己的生活轻松愉快,身边的人也愿意靠近你。所以,发现自我概念,并且升级它,是我们每个成年人最重要的成长。
一个人真正的松弛感的根源往往是情绪容纳之窗的扩大和内在小孩力量的提升。内核变了,松弛感自然而然就呈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