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结》教学反思
在《丁香结》一课的教学中,我按照“检查预习—扫清生字障碍—初读感知—品读课文—赏花—悟情”的流程展开,课后结合课堂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得失如下。
从教学亮点来看,“检查预习”环节通过抽查生字默写与课文朗读,快速掌握了学生预习情况,为后续教学精准定位;“扫清生字障碍”时,我针对“缀”“窥”等易混淆字词,结合课文语境讲解字形与含义,学生掌握扎实。“初读感知”环节,我引导学生用“找关键词+概括段意”的方法梳理课文,多数学生能清晰说出文章先写丁香花、再写丁香结的结构,整体感知目标达成较好。
但教学也存在明显不足。在“品读课文—赏花”部分,我虽引导学生分析丁香花的形态、色彩,但对文中比喻、拟人手法的品析不够深入,学生仅停留在“美”的表面感受,未能体会语言背后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之情。而“悟花”环节,由于前序品读铺垫不足,学生难以理解“丁香结象征生活烦恼”的深层含义,课堂讨论陷入沉默,最终我只能直接讲解,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后续教学中,我会调整“品读”环节的设计,增加对重点语句的小组探究,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体会文本情感;同时,在“悟花”环节搭建更具体的思考支架,帮助学生自然衔接文本与生活,真正实现从“学文”到“悟理”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