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是孩子们成长的小天地,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室环境?在这个方面,我愿做一名倾听者。
“我想我们的教室有一面成长的照片墙,可以像全家福那样,贴在教室里。”
“我想为我们班级代言,我还为班级设计了班徽!”
“图书柜要不要布置?我们可以精心打造阅读区,制作阅读推荐卡。”
“优秀的作业都是作品,老师,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专门的学习区,方便交流。”
……
我们的教室会不断翻新,而美的装扮者就是学生。孩子们温馨的设计,让班级充满温情,每一次布置和维护的过程,又都隐含着教育的资源和契机,于无痕处育人。孩子们常给我带来惊喜,更让我看到人性的友善、和谐......而教育的影响力也就在同学们的行动中慢慢发散出去。因为亲手打造,所以倍感珍惜;因为发自内心,所以觉得安全,他们有归属感,就会认同。
当我们把教室按照师生的理想型建成师生的居住家园之后,这时候,我们开始“要在各种不同的基本关系中建立起自己的生活”了,我们开始向居住的广度进军。通过班级各类共同体的建设,使学生扩大交往范围,构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依托师生在建造自己的群体中的智慧投入,促使教室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组是我们进行班级建设的基本单位,我们只要把每个小组管理好了,班级自然就好了。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共同体的作用,督促每位组员养成良好习惯,每次分组,我们都会给每位组员认真分工,比如:课前,每组6号负责提醒组员打扫各自座位下的卫生并自觉保持;5号负责提醒组员收起上节课的物品并摆好下节课的物品;4号负责组内“入班即静,入座即学”纪律;3号负责自习课纪律;2号负责收交作业、1号负责作业指导。小组内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形成了一个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