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本身是虚空无形的,但其作用却无穷无尽。十分深远,好像是万物之本源。挫去其锋芒,消除其纷扰,调和其光辉,使他与尘世混为一体。道,虚无缥缈却真实存在着,我不知道它是谁孕育而出,应该是在天帝之前就存在了吧。
战国时,有一位思想家叫杨子。此人气宇轩昂,言行举止透出不凡气质,备受关注,为当时的风云人物。但他也有自己的烦恼——感觉总被人高高地供在上面,不能和别人融合在一起。当时,老子正要到秦国讲学,杨子听说了,就在老子的必经之地——大梁等他。老子刚到大梁,远远就看见了杨子。还没等他开口说话,老子就仰天叹息:“以前我还很看好你,认为你前途无量,必将有一番作为。可是,现在看来,我错了。”杨子一听,愣在了那里,不知说什么好。而老子也没接见他。杨子百思不解,他每天苦思冥想,还是不明白老子的话。
因此,过了一段时间,他决定再次去拜访老子。见到老子,他诚恳地说:“多谢您的指点,只是我不明白自己到底哪里不足?还望您指点迷津!”老子回答道:“君子的德才并不表露在外,相反,真正的君子看上去还有些愚蠢。而你呢?面带骄傲之色,只是你不自觉而已。一个人有了派头就会冥顽不灵欲念横生。快舍弃这些吧,让自己再笨一些,平凡一些,结果定会不同。”从此,杨子自觉地收敛骄傲之气,不露锋芒,不再有气宇轩昂的样子。相反,他心平气和,谦卑低调。在许多场合,他故意降低身份,主动说自己的“糗事”。渐渐地,人们也就不高看抬举他了,他们终于看到这个众人崇拜的人,原来也会犯错误,也有不如意。所以,当杨子再去客栈时,人们便毫无顾忌地和他争抢座位,开玩笑,对他既尊敬又亲近了。
“道”的作用没有尽头,老子在前几章节诠释了“道”的伟大和神秘。在这一章节,感叹道的无穷无尽,好像是万物之根本。强调“道”虽穷奇无尽,但需要掩盖其锋芒,保持其本质,不因知“道”而露出傲慢之色,要减少“道”的光芒,使其与尘世混为一体。“道”从万物规律中来,也要与万物融为一体。有纳百川之心境,不居高自傲。圆润且谦卑,这才是真智慧。司马光曾在这一章所注:锋角猛露,道所恶也;事为烦乱,道所鄙也;辉华显赫,道所贱也;污辱卑下,道所贵也。
因此,做人善于隐藏锋芒,行事坦荡无疑,为人处事显赫争锋,必会损伤自身。谦卑恭敬,有才而不外见,才是顺应道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