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明白三种概念
阅读、阅读能力与阅读教学原来是不同的概念。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把这三者混淆,直到看到这里,我才知道原来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阅读能力”约等于“阅读取向”+“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大致有三条路线:
第一,提供学生理解、感受所需要的百科知识。
第二,帮助学生增进读文本的理解与感受。
第三,指导学生形成所需要的阅读能力。
二 根据文体确定教学内容
一直以来我在教学中一直采用这种方式“初读整体感知内容,再读深入品味,最后概括提炼主旨”。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从来不顾文体体式,采用了莫名其妙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
随着外出学习的增多,我才知道原来拿到一篇课文,要先思考课文的文体特征。肖培东老师的备课八问,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第一,这篇课文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即理解它的文本特征、文体特征);第二,这篇课文是写什么的文章(即内容、主旨);第三,这篇课文是为什么而写的文章(即写作动机、写作背景);第四,这篇文章是怎样去写的文章(即语言特色、写作手法)。这就是普通备课的四个问。问文体特征,问文章的内容和主旨,问文章的写作动机和背景,问文章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光这四个够不够呢?不够!我还得问:第五,编者为什么把这篇文章放在这个单元(即了解编者意图和单元目标);第六,这篇课文最大教学意义在什么地方(即思考它的教学价值);第七,最能体现文章主旨和写作特色的语段是哪几个(即注重教学聚焦);第八,读这篇文章,学生自己可能读懂的和需要老师教懂的分别是什么(即做出学情预判)。这八个问题想透了,备课就可以开始了。
文中也告诉我们,拿起一篇课文时最好先不要把自己当语文老师。意思是我们首先应该把自己当成一名读者去阅读,去理解,去感受。
“文体特征”这几个字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