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晋献公虽然认为荀息这一石二鸟之计是为良策,但他却担心虞国的宫之奇会阻挠虞君收受晋国的贿赂而不会借道给晋国。
我们知道,有战争就有谋略,谋略就是谋人。对手不同,谋略自然也不同。所以说,认清对手,并准确无误地判断对方的智慧、性格和志趣,对制定和实施谋略十分重要。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正是因为荀息深谙虞国国情,且吃透了虞君与宫之奇的本性,对他们君臣有入骨十分的精准认识,所以他才能稳操胜券,成竹在胸地告诉献公此计必成。
为了给晋献公解惑,荀息结合虞国国情以及虞君与宫之奇的性格特点,又为献公做了一次深度的剖析。
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
荀息说:“宫之奇的为人,心明眼亮,但性格怯懦。他从小和虞君又是一块长大,比虞君大不了几岁。心里明白的人,话就说得简短,性格怯懦就不能拚命谏阻。比虞君大不了几岁,虞君就不尊重他,反而轻视他。”
“再加上珍玩心爱的东西就在耳目之前,看得见摸得着,虞国的后患是在虢国之后的,因为晋国是要灭了虢之后,才会灭虞,也就是说这个后患离虞国还比较远,能够舍弃眼前的好处,而想到那么长远的危险的人,这个需要有中等以上智力的人 ,才能有这种眼光。臣料想虞君是个中等智力以下的人,所以他想不了那么远。”
听完了荀息的深度分析,晋献公顾虑全消,茅塞顿开。于是,献公就决定向虞国借道征伐虢国。
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重,必不便于虞。”
宫之奇劝谏说:“晋国的使者言辞谦卑而礼物隆重,一定对虞国没有好处。”
果不其然,宫之奇早就看穿了晋国的狼子野心,他劝谏虞君,晋国对我们如此谦卑,且又有厚礼相送,这里面肯定是包藏祸心的。所以,千万不能答应他们的条件,将来对我们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
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
虞公不听,就接受了晋国的礼物而借路给晋国。
果然不出荀息所料,虞君贪财重利,他望着宝物,眼里发光,根本无暇顾及宫之奇的劝谏之言,而是依然我行我素,收了宝贝,并把道借给了晋国,为晋国攻打虢国提供了便利条件。
宫之奇又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奔曹。
宫之奇又谏道:“俗语说:‘唇亡齿寒。’岂不就说的这件事吗!”
正如荀息所预言的,宫之奇虽忠心耿耿,但却非常懦弱,他很聪明,话说明白了,点到为止,你听与不听是你的事,我绝不会死谏到底。
宫之奇见虞君执迷不悟,冥顽不灵,觉得也没有再劝谏的必要了,但他深知大祸即将来临。
于是,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他带领自己的老婆孩子投奔到曹国去了。
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
晋献公灭了虢国,五年以后占领了虞国。
看来,荀息为晋献公描画的“朝取虢暮取虞”的美好愿景终于实现了,从而也印证了荀息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果真是料事如神哈。
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荀息牵着马捧着璧,走上前来说:“璧还是这样,而马的牙齿增加了。”
文章的结尾很是玩味,而最后一句“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颇为传神,文章最后以荀息的戏谑之语作结,不仅印证了荀息的前瞻性和料事如神,同时也是对短视近利贪鄙遗祸的虞君绝妙的讽刺。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