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依然出自《谷梁传》,是对《春秋》经文“”虞师晋师灭夏阳”的解释。
本篇所讲到故事,其实是在《宫之奇谏假道》之前发生的事情。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历史。
历史上,假途灭虢总共发生了两次,也就是借了两次道,第一次灭了虢国之夏阳,第二次虞、虢俱灭。
我们知道,晋国地处中原,晋国之南是虞国,虞国之南是虢国,也就是说虞国夹在晋国和虢国之间。所以说,晋国要攻打虢国,必须途径虞国,若绕道则受阻于中条山,所以必须向虞国借道。
虞国和虢国是两个公爵国,国虽小却位尊,且两国的关系非常好,共同进退,因此大国不敢正视。
虢国到了虢公丑这代,其喜欢用兵,经常骚扰晋国南方边境,晋献公不堪其扰,便决定伐虢。
其实,伐虢不过是个噱头,其真正的原因是由于晋国长期内乱,内耗严重,已无暇争夺中原霸主。
待到晋献公这代,晋国已经统一了几十年,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晋献公意欲窥伺中原,而虞国和虢国就是晋国进军中原的两个绊脚石。
虞、虢之西是重要的殽函通道,虞、国之南就是中原腹地,只有消灭了这两个国家,晋国才可以遏制西面的秦争夺霸权,进而长驱直入问鼎中原,这才是晋献公假途灭虢的根本原因。
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准备伐虢,因为虞国夹在中间,所以必须得向虞国借道,但晋献公担心虞国不会借道给晋国,所以,晋国大夫荀息就给晋献公献了一计。
荀息让晋献公把晋国的两种国宝,屈地产的宝马和垂棘出产的美玉,进献给虞国,以此向虞国借道。
晋献公一听那是疼得肝颤,连忙说:“那可不行,这些都是我的宝贝,怎么可以拱手送人呢!”
荀息说:“大王,宝物只是暂时放在他那,如果虞国真的借道给我们,那么宝物放在虞国就和放在我们自己的府库没有什么区别了,咱们随时都可以取回来。”
晋献公说:“听说虞国有个大臣叫做宫之奇的,非常贤能,咱们这么做一定会被他识破的。”
荀息说:“宫之奇这个人不足为虑,他的性格太软弱了,不会铁骨铮铮直言强谏的。而且他从小就和国君一起长大,虞公对他非常亲昵,虽然宫之奇劝谏,但是虞公在国宝的诱惑下一定不会听他的。”
晋献公听罢连连点头,就安排荀息去虞国献宝借道。荀息献宝后,凭着三寸不烂之舌鼓动虞公借道,虞公看到宝物后爱不释手,在荀息的蛊惑下,头脑发热,居然就同意了借道给晋国。
宫之奇早就看出晋国居心不良,有各个击破、一箭双雕的用意,于是劝谏虞君不要上当。
然,虞君不但不听,而且自告奋勇愿出兵开路打头阵,帮助晋国攻下了虢邑夏阳。
这便是晋国的第一次借道。
三年后,也就是公元前655年,晋国故技重施,再次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就对虞公说:“大王,虞国和虢国互为表里,您应该晓得‘唇亡齿寒’的道理吧,说的就是我们虞国和虢国。虢国如果被灭亡,那么下一个被灭国的就会是我们虞国。”
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宗亲,难道还会害我吗?”
宫之奇说:“大王,您醒醒吧,晋献公现在六亲不认,只是因为桓叔、庄伯的势力过大,晋献公就把他国内的这些亲族都给灭杀了,更何况咱们这种远房的宗亲呢?”
可是虞公不知被晋国灌了什么迷魂汤,无论宫之奇怎么劝说,就是不听,再次答应了晋国借道的请求。
宫之奇一看虞公油盐不进,形势大大的不妙,赶紧脚底抹油溜之大吉,领着他的族人逃跑了。
结果到了冬天,晋国把虢国灭了。回师的途中,在虞国停留修整,趁机偷袭了虞国,抓住了虞公,虞国被灭国。
这是晋国的第二次借道,因为虞公的愚昧贪婪,晋国两次借道都非常成功,而虞国不仅害了盟友,虞国自己也葬送了,落得个害人害己的悲剧下场。
关于这以后的事,《谷梁传》所述与《左传》有些不同。
《谷梁传》以为晋国当年就灭了虢国,五年以后又灭虞。
《左传》则以为晋拿下夏阳以后仅作为据点,未即灭虢。三年以后,晋师再次假道虞国,挥军南下,灭了虢国,还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虞君终于做了俘虏。
今天就学习到这,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