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来源01时间之尺—“快”与“慢”的自由切换)
掌握生活快慢之道最关键的是要想清楚什么事情应求“快”,什么事情应求“慢”,这里我作了一个简单的归纳,供大家参考:
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定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尽可能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酝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
I便签
What:在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感到时间紧迫、事务繁多,总觉得有做不完的工作和干不完的活。这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地分辨事情的轻重缓急。以喂孩子吃饭为例,因为急于求成,嫌孩子吃得慢,就选择一口口喂他们,以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然而,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被喂的习惯,每次吃饭都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去喂,反而使得原本想要节省时间的目的落空,结果变得更慢。
Why:通过运用此工具,我们能更好地平衡“快”与“慢”。对于日常琐事,追求效率可节省时间;而重要事务则需耐心对待,避免草率决策。若不分轻重缓急,一味求快或拖延,不仅影响效率,还可能降低工作质量,造成错误和不必要的遗憾。忽视这种平衡,长期下去,将导致整体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合理把握“快”与“慢”的节奏至关重要。
How:要运用这个工具,我们首先需要辨别事情的类型及其意义,具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对于事务性、重复性的工作,我们需要追求效率、尽量“快”地完成它们。比如使用洗衣机代替手洗衣物、选择便捷的方式完成日常琐事等,以节省时间和精力。
2)对于子女教育、自我反思、重大决策等重要且需要深入思考的事情,我们则需要放慢节奏、耐心对待。给予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交流、去做出明智的决策。
Where:
1)工作管理:在职场中,我们经常面临多任务并行的情况。通过运用此工具,我们可以判断哪些任务紧急且重要,需要优先并快速完成,而哪些任务可以稍后处理或需要更多时间来深入思考。
2)家庭教育:在与孩子互动时,家长往往急于看到孩子的进步或成果。这个工具可以帮助家长意识到,有些教育过程需要耐心和时间,不能急于求成,而有些日常习惯培养则可以通过有效方法迅速引导。
3)个人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工具来决定哪些知识点需要快速复习以应对即将到来的考试,而哪些深奥的概念或理论则需要花更多时间去深入理理解。
A1便签
(起因)去年(2023年)下半年开始读书,我受到网上“一年读一百本书”之类活动影响,决定自己也尝试这种高速阅读的方式,要在半年内阅读50本书。(经过)于是,我在微信读书APP上大量搜集各类畅销书,并快速地翻,每读完一本就感觉自己离目标又近了一步,然后又紧接读下一本。(结果)半年时间里,我确实读完了约50本书,但遗憾的是,现在回想起来,能记住的内容寥寥无几。
反思:
1)阅读心态不对,单纯地追求阅读数量。阅读的质量远比数量重要。只是囫囵吞枣地阅读,不求甚解;
2)选书不合理,书籍类型杂乱,包括理财、思维、口才、阅读、创业等各方面,没法构建知识体系;
3)阅读方法不对,在阅读过程中,没有进行深度思考,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阅读后也没有进行刻意练习和应用,导致所学知识很快就被遗忘。
A2便签
目标:在2024年春节放假前(2月7日),完成2023年工作文件的整理,以便后续能够快速调用和参考。
行动计划:
1)项目技术方案资料整理(1月29日-2月3日)
梳理全年项目文件夹,列出所有技术方案资料。
按照类型(如:电气设计、机械设计、软件开发等)进行分类。
对每个类型下的资料,进一步按容量、配置、报价等关键信息制作详细的资料汇总表。
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进行整理,方便筛选和搜索。
2)PPT汇报资料梳理(2月4日-2月7日)
回顾全年所有的PPT汇报文件,列出清单。
分别按照场景(如:客户汇报、内部会议、行业交流等)和汇报对象(如:领导、同事、客户等)进行分类。
对每份PPT,提取文案思路、亮点、不足等关键信息,并进行汇总梳理。
使用文档编辑软件(如Word或Notepad++)整理成文档,方便后续参考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