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街巷》47:百年邮政暑袜街

【文章:王大炜;配图:刘永禄、锦江区档案馆、完璧 

         2001年3月15日,成都市政府发出通知,正式向社会公布首批22处建筑为成都市“文物建筑”,其中第5号文物即为“暑袜街邮政局”。锦江区暑袜街是条古老的街,它少说也有300多年的历史。暑袜街,是个笼统的叫法,具体包括暑袜北街、中街和南街,而暑袜北街又分为三段,即暑袜北一街、北二街和北三街(其中北三街1997年划入中街)。那跨越大清、中华民国和新中国人民邮政三个历史时期的成都市邮政局就坐落在暑袜北一街。

        至于暑袜街一名的由来及街名讹变,在此略述。据说在明代,中上层人士习惯穿羊毛袜,柔韧合脚,温暖舒适。这条街集中了卖毛袜的商店,夏天则卖油灯布袜。油灯布袜又名云绸袜,质地细腻,轻巧凉爽,加工方便,价格适中。川西地区一带天气暖和,夏袜穿着时间较长,因此街名便叫暑袜街。街上的铺子大多厂店不分,店员亦即制袜工人。清末,机织洋袜入境,传统衣物大受冲击,这条街的袜铺逐渐倒闭。辛亥革命前,袜店铺已荡然无存,街名又讹传为“水花”,据说在附近三义庙处有一眼水井,井内常冒水花,故得名“水花街”。“水花街”的称谓至今还在部分老成都人中流传。

        言归正传。1896年,窃踞中国海关税务总办的英国人罗伯特•赫德经清廷批准,正式开办了“大清邮政”,由他任邮政总办。1901年赫德派汉口邮局的洋文供事杨开甲等人入川开办邮务。杨开甲到成都后,在市中心小什字(今暑袜北一街与北二街交汇口)租了一座房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于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公元1901年12月24日)正式营业。这是当时四川继重庆、万县、宜宾后开办的第四个邮局,也是成都邮局的起始。

清代成都邮政局(刘永禄提供)

        刚开邮时,成都邮局叫做“大清邮政分局”。其实,职员不过三人,资金仅现银百两,邮票百元。开初,老百姓不知“邮局”为何物,邮局人员只得在门口“敲锣打鼓”喊话宣传业务,但交信者寥寥,有时候全天只卖出一分邮票。后来人们才慢慢懂得邮局和东大街的“麻乡约”( 编者注:清代末年,麻乡约大帮信轿行在西南风靡一时,实际上已成为清朝的民间邮局。麻乡约总局设在重庆西二街;成都分局则在东大街)差不多,都是为人寄信的,业务才有所发展。当时,由于信息闭塞,有人以为邮局就是卖油的,故而到邮局买清油的不在少数。在中坝,当地油行甚至以为邮局是垄断清油生意的机关,于是全行业拒绝向邮局出售清油,以示抵制。绵竹的县太爷居然于邮局开局的第三天就派衙役将邮局查封了。消息传到成都,时任成都邮局邮务长的英国人纽满,亲赴四川总督府向总督赵尔巽交涉。赵见坐着拱竿大轿而来的洋人过问,怕惹起“外交”纠纷,不敢怠慢,立即下令绵竹启封。

位于暑袜北一街,建于1937年的成都邮政大楼(拍摄年代不详,约在民国年间 锦江区档案馆提供)
位于暑袜北一街,建于1937年的成都邮政大楼,为成都第一个国家邮政局(拍摄年代不详,约在20世纪80年代 锦江区档案馆提供)

         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成都开设大清邮政分局至今,其间几度易名,先称四川邮政总局、四川邮务管理局,后又分东川、西川两邮区,各设邮政管理局。1950年11月15日,成立成都市邮政局。

位于暑袜北一街,建于1937年的成都邮政大楼(完璧摄于2008年)

        1901年12月成都开邮之初,是租用小什字口的一家公馆作为开办基地的。后来业务发展,房屋不够用,就逐渐向附近海会寺的寺庙和相国祠扩展。1933年9月20日下半夜,突起一场大火,烧毁了大部局房。火起于包裹房,蔓延全局。原因是上海邮局收寄成都西东大街西宁药房的包裹,内装黄磷,收寄检查不严,运输途中玻瓶破损,保护黄磷的液体流尽,黄磷接触到空气自燃。火后,局房一片瓦砾。邮局只好暂迁走马街和湖广馆。事后,邮局与西宁药房还打了一场官司。当时,火烧邮局成了成都人的热门话题。

         要在原址废墟上重建一座邮政大楼,需要耗资巨万。当时国民政府军费开支浩大,没有财力搞邮政建设。统管邮政的交通部几经筹划,仍无结果。最后只得在美国的“麦棉借款”项下拨了一部分款子来作修建费用。为此,1935年3月6日,交通部长俞飞鹏专程来成都,与时任成都邮局的邮务长意大利人克法理络共同参加新邮局房奠基典礼。

        邮政总局自重庆派了一名加拿大建筑师叶镕清,来成都重建西川邮政管理局新楼,即成都邮局。这座砖木结构的大楼占地近7亩,基础下挖很深,作了特殊的处理,有防潮防火设备,在一楼一底的地板之下均铺有大量杠炭和油毡,房顶加筑风火墙,门窗楼板都用珍贵楠木和铁件制成,木料全部经过蒸煮,砖缝还用糯米粘结,安装在门窗上的玻璃,质量高级,许多房门上还饰有铜板阴形文“随手关门”四大汉录鎏金字。这在当时的蓉城,确是一项少见的豪华型大工程,及至新楼建成,远观这一楼一底,再加上中间的旗楼,够得上是“鹤立鸡群”的气派。

        新房于1935年3月28日开工,1937年底建成,全部费用高达银元40万元,设计师叶镕清按15%标准提取,独得酬金6万元。这个洋建筑师为了多得酬金,不惜以各种办法加大建筑费用,如很多建材四川并不缺少,但却要远赴武汉、上海等地购进,以增加运费。其中红瓦全部由汉口运来。

        这幢楼房在20世纪的30年代,只有华西坝少数楼房可以媲美,难怪建成后很多市民都要前来参观。日积月累,邮政大楼逐渐成为成都人民心目中一种通信、文化和城市的象征,成为成都这古老城市的现代化标志之一。

        60多年(编者注:本文作于2008年)的风风雨雨,给大楼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它竣工于“七·七”抗日战争爆发之际,几年之后,日本飞机频频轰炸成都,这幢大楼处于敌机轰炸威胁之下。据说,当敌机从汉口起飞抵达龙泉驿上空时,就能从远处望见邮政大楼的红瓦,瓦的红色竟成了敌机导航和轰炸的标志。为避免为敌机提供目标,邮局将所有红瓦刷成灰黑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剥蚀,这由红变灰黑的楼瓦已呈不红不黑或红黑相间的状态。而在非常时期,大楼门窗及护栏上的铁件又被拆卸作了它用。

        后来,新的邮政大楼修建,而旧的老邮局房被妥善保留了下来。

      【另见:《锦江记忆》27:林卓午管理邮政

     (下篇:《劝业场早期电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3,254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875评论 3 38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8,68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896评论 1 28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015评论 6 3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152评论 1 29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208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96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388评论 1 30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700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867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551评论 4 33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186评论 3 31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0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142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689评论 2 36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757评论 2 35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