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壬关于“祀产和坟地”的描述
(2011-05-05 14:08:29)[编辑][删除]
转载▼
标签:
张家骧
张家灼
张祖壬
贵祀
葱烤鲫鱼
竹圈
岳洋
季羡林
收到张祖壬先生4月28日来信,是写给张九馀先生的,同时复印寄我一份,因为“内有不少谈张家的事。”谢谢老人家。
先说句题外话,似乎有一个现象,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健康而长寿者,特别是又与老年痴呆症无缘的人,好像有个共同的特点:喜欢写东西,笔耕不辍,差不多是天天写。九旬高龄的张祖壬和其夫人都是这样的人,著名的文化大家季羡林先生也是这样的人,所谓《八十述怀》、《九十述怀》等,季老的散文天天写。一般人感觉上,季老是国宝级的人物,衣食无忧,身体不好自有国家安排照顾,好像完全没有必要再出版什么散文集了。殊不知,那是季老生命的基本需要,也是老人的一个健康之道,如果不是天天写文章,他恐怕不会那么健康长寿。季老曾经在济南求学,后来年老后,多次回济南,2001年10月份,回来看望了母校,我们曾经陪同他泛舟大明湖,他基本上不主动说什么话,穿的衣服是蓝色的中山装,很特别的样子,因为当时没有什么人会穿中山装了,所以印象很深。关于老年人写作,曾经请教过岳洋老师,她说如果只是阅读,像很多人那样看书,亦或是看电视,根本达不到效果,写作的价值比很多人理解的作用大得多,写作是一种积极的用脑过程,对老年人的健康特别有利。我们张家的老人们也可以拿起笔来,随便写点什么吧,祝福你们健康长寿,呵呵。
书归正传,张祖壬老先生在信中提到了张家的“祀产和坟地”,他说:“据我回忆,张氏的祖上坟地,至少有贵祀太公的墓,在斗门桥;兴四房太公的墓,在芝山;张家骧和兴大房所属的太公太婆的所有墓,在龙观乡的大路村,墓碑是翁同龢亲笔题写,这三处是最大的墓。其他,尚有鄞江桥、百樑桥,山下庄、凤岱市、石圹、深溪山等等。总之,太公的钞票越多,官做得大,墓就造得很大。兴、立、成三房的太公太婆的墓都很大,并有庄屋,即看墓的人住着。像贵房太公的墓,其庄屋大厅可摆放二三十桌,子孙同时用餐。有一种叫‘规式簿’的,详详细细地记录墓地、庄屋、谁是看墓人和祭扫规定、子孙吃饭的菜肴名称,如贵房太公扫墓,值年当祭祀的子孙,早早就准备,我去扫过几次墓,吃的菜规定是:鏀菜烧肉、葱烤鲫鱼、乱刀鹅和‘三鲜(即三样鲜,一是蛋饺、二是粉丝、三是肉圆),’这种肉丸子要多大,也有标准,庄屋中有一个‘竹圈’,年年要拿来,把肉圆放上去,如果肉圆小于竹圈,掉在地上,当值祭祀的人要受罚。------肉圆一碗共16个,我吃一个就吃饱了。另外,还有荷叶卷,红烧肉等等,而且,这些菜谁来做,也有规定,如葱烤鲫鱼必定是张信茂的有名厨师做的,他名叫“才生”,每年扫墓,安官伯伯、小迈伯伯等各房族长公公先尝一口,葱烤鲫鱼是否才生烧的,据说一尝就知道。有一年才生因生病回家,几个族长公公就尝出味道不对,当(值)祭祀的也因此受罚。贵祀因祀产丰富(收房租),每年扫墓的人最多,连抱在手中的娃娃也去,先是半夜动身,坐八卦船(船上有水果、点心)到江北渡口,再到江东渡口上岸,黑夜才能回家。扫墓的可分到不少祭饼。后来改为发碗,每人十个,再后来,每人在早上吃早饭,发六角车费,在江东新河头坐船,去东乡,在坟头每人发一元现洋,九馀应该有记忆。兴四房太公钞票也多,每逢清明、七月半,把彩像挂出来,也办七八桌,------凡临到芝山祀或者贵祀,值年当祭祀的都可大大赚一笔钱,我父亲当时在钱庄当信房,即搞收发工作,月工资只有四元,去扫一次贵祀可拿一元六角,----。”
有点奇怪,上述描述中,张祖壬先生提到“几个族长公公”,族长会同时有几个吗?各房的“族长”也都是“族长”?还有一个“总族长”吗?感觉上在同一时期,一个大家族,族长似乎应该只有一位呢。
在与张乐乐的交流中,她也提到过,他们家祖上,太公张家灼的墓地也有这样的庄屋,她说:“鄞江第7代守墓人芦正康还健在,两边的厢房应说成庄屋,当年给了他家几亩地的。” 后来,“庄屋被强盗占有,在一次烤牛肉中着火的。” 张乐乐似乎应该是恭房的后代,顺序似乎应该是这样:张洪顺(1世)-张应科(2世)-张文英(3世)-张承桂(4世贞房)-张嘉正(5世恭房)-张光贤(6世)-张积德(7世)-张善豪(8世)-张家灼(9 世)-张有颖(10世)-张慎馀(卿雲?11世)-张文幼?(12世)。
上图是张家灼的墓碑,应该是原碑吧(2022年12月补记,后来知道不是,而且刻字有误)。“张家灼”会不会有重名的呢?亦未可知。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0
顶
阅读(80)┊ 评论 (3)┊ 收藏(0) ┊已有2人转载▼ ┊ 顶▼┊打印
已投稿到:排行榜 圈子
前一篇:同治元年进士榜
后一篇:张有颖过继给了张家灼太公?
评论
[发评论]
zjy299122011-05-06 17:55:27[回复] [删除] [举报]
祖壬哥的信我尚未收到,但信内容巳在这里看到了,多髙兴。他的记忆力真是惊人,七八十年前的事还记得那么清楚,我因年幼很多事都不知道,有些事还有些印象。
1482784902011-05-06 19:08:49[回复] [删除] [举报]
博主你好,我是张味馀一支的后人,现在仍在宁波居住,我的奶奶张珑仙,是张味馀的五女。居她回忆,张家骧(信三房,2022年12月补记,这里应指兴三房)膝下无子,因此信四房(2022年12月补记,这里应指兴四房)过继给他一个儿子,即张平叔/张有均/张安官,育有11个儿子3女,其中原配郭氏生5子,后郭氏去世、续娶戎氏生6子1女。我们这一支是郭氏所生长子:张吉庆/张味馀(大房),这一支有2子6女,其中张渭汀/庆丰一支在香港,张渭熊/庆荣前文提到过,即《天龙号》作者。(这一支男丁名字都有三点水旁,我的输入法不支持,因为算命先生说他们五行缺水= =!)前面出现的瑞仙,是我的四奶奶,张味馀的四女;我奶奶是五女,即让博主相当困扰了一下的张珑仙,今年78周岁,与前面提到那人也许是同名,但我更倾向于搞错了的这种可能,因为印象中似乎不存在90周岁的张家骧孙女。奶奶说小时候还住在郎官第,对于整个住宅还有各房老少的事情印象相当深刻,比如要三人合抱的大屋柱,还有上海四婶(奶奶的四婶)等等。提及此,奶奶的四婶在上月已经过世。美国的一支(有一男一女两个,与我父亲同辈,听奶奶叫他们中的一个似乎是“明明”)曾经来到宁波旅游寻根,去过天一阁,确认里面有张家族谱,但当时我未在场,详情可能要询问在场的我家人及同样定居在宁波、当时也在场参与寻根接待的张渭熊(我称小舅公)家人。张渭熊一支与我们一样定居宁波,两家人来往密切。另附奶奶记忆中的家谱: 向阳第 春先知 积善家 有馀庆 坤厚载女性不排辈份~
jijq93932011-05-09 11:21:02[删除] [举报]
谢谢zjy29912九馀先生,谢谢148278490张珑仙的后代,期盼你把更加详细的情况写出来,大家共同分享,你奶奶记忆中的家谱: “向阳第 春先知 积善家 有馀庆 坤厚载”和张渭熊先生记忆的相同,但和张祖壬先生记忆的不同,也和《鄮西张氏宗谱》上记载的不同。慎思
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