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聆听了刘老师的《用好新教材,落实新课标》的讲座。原本上周听完就想写写听完后的感受,却总是被各种事情绊住。然而,刘老师的讲座,对于我的课堂还是产生了一些影响。印象最深的是她提到的:讲道理的数学。确实,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讲道理。
从新教材的陆续开始使用,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核心素养落地带来的影响,也看到了新教材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上的用心设计。讲道理的数学,意味着在课堂上,我们不再仅仅是传授公式和算法,而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公式算法背后的逻辑和原理,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仅仅记住是这样。刘老师的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将数学的本质和魅力展现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与新教材所倡导的核心素养不谋而合。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鼓励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学习数学,这也是讲道理的数学的一种具体体现。
最近的数学课堂,就一直让孩子在讲道理。这几天教学的是分数除法的相关知识,有部分孩子在学习之前,已经大概知道如何来计算分数除以分数了。然而,算法的掌握是一方面,弄清楚算理也很重要。所以,在新授教学时,我还是重点让学生说说这样计算的道理,同时通过各种方式验证这样计算的合理性。有了几次说理的经验后,后续的学习中,学生自然而然便能有了质疑的能力和说理的能力。
讲座中提到的很多案例都和一年级新教材有关。当提到把一个个物体抽象成数时,我不禁想到了在几年前给自己孩子看的一套书:《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现在的新教材,和这套书里的有些理念是想通的。比如对于数的理解,是从生活中的物体逐步抽象,都可以用小圆圈表示,再逐步数数;还比如对于数的累加,是用一个个小方块叠加,在数的过程中还能感受到满十进一……这套启蒙书,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和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感受数学的奇妙之处。
数学这门学科本身是比较理性的,如何让数学更有道理,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