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读完了特级教师罗鸣亮的著作《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教师》。
罗老师是福建省教研室小教室负责人,小学数学教研员。是浙江省新思维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是全国小学数学第五届观摩课评比一等奖的获得者。
他的课听过一些,很质朴,很真实,很有内涵。学生张子怡让我推荐一些数学教学书籍,我推荐了四位名师的书:华应龙,吴正宪,黄爱华与罗鸣亮。
罗鸣亮老师的名气比前面三位名师略小点,但他的课易复制,好借鉴,特别适合新教师。
书中的内容主要分为上下篇两部分阐述。
上篇:探寻讲道理的课堂。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回忆少年时期学习正负数知识时,搞不清“为什么负负得正”就去请教老师,没想到老师告诉他“不要问为什么,记住就行”。由此,袁隆平就觉得数学“不讲道理”,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数学渐行渐远。现在的数学课堂仍有部分教师仅要求学生记得住、能计算、会解题、得高分,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课堂“不讲理”!数学课程标准提到数学教育就是达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观点罗鸣亮老师明确了讲道理的课堂应该是:摒弃教师“独白”式的教学方式,提倡尊重、平等交流的“对话”式教育,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堂时间和思维的空间,最大限度的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弹性发展空间,让学生从逐步“学会”到自己“会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数学需要讲道理的课堂。
知识是人类创造的产物,是人类不断创新和发明的广阔领域,是不会终结的产物。这样动态的数学观对数学教育举足轻重。讲道理的课堂能让学生明确知识之理,通过展示数学知识的美感,体现数学的价值,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讲道理的课堂能让学生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下篇:我的讲道理课堂。
罗老师的课例。
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这节课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知道了比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于是,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于纵横联结沟通分数、除法与比三者的内在关系,向学生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第一层联结:用结构图阐明三者的关系。
教师首先写出两个数7和8,让学生说说两个数之间的加、减、乘、除的不同关系,当学生说到7÷8时,教师提问:“7÷8的结果用分数怎么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7÷8=7/8”。
教师继续追问:“像这样两个数相除也可以叫做什么?”由此引出比的意义,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完善板书“7÷8=7/8=7:8”,随着等号的联结,教师对照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前项:后项”,紧接着引导学生用“相当于”来说清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再次对照板书“一种运算”、“一个数”、“一种关系”,至此,通过思维导图的联结,沟通并梳理了“除法”、“分数”与“比”三者之间的关系,显示出了三者“一脉相通”的“亲密感”。
第二层联结:用猜测推理比的基本性质。
根据上述知识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推理,从商不变的性质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自然而然地猜想到“比”也应该有一个“性质”,通过计算举例验证得到: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这样,通过联系猜测,再到推理验证,比的基本性质就水到渠成,呼之而出了。
第三层联结:用联想引发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继续利用构造图延伸拓展,以旧引新。教师提出问题:“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用来约分、通分,商不变的性质可以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再进行计算,也可以用来进行简便运算,那么,比的基本性质又有什么实际作用呢?”
有的学生就会类比联想:如果前项和后项是小数,可以同时扩大为整数;也可以把前、后项数字稍大的整数比化简。
在学生猜想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举例来说明,使自己的推理更有说服力,紧接着就紧紧扣住“化简”这一思路,引导学生共同探究“化简比”……
以上环节,紧紧围绕“联系”来组织教学。纵向联结式子、概念、应用,横向联结分数、除法、比,三横三纵三次沟通,引发了学生猜测和验证,不仅完成了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比的基本性质和应用,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将一个个知识“点”连接成“串”、形成知识“链”,进而构成牢固的知识“网”。并在有理有据的对知识系统的总结、消化、提炼和升华的过程中,做到优化数学知识结构,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
又如,教学“比的认识”,教师在课的最后出示生活中砌墙常用的红色黏土砖,让学生度量其长、宽、高。在告知我国标准黏土砖的尺寸为240mm×115mm×53mm后,追问:“为什么砖头的长、宽、高要确定为这个标准呢?”
在学生的认知中,砖头的长宽高的长度就是规定的,这还能有道理吗?当学生认真去探究这一尺寸规定的道理时,他们就会发现:标准尺寸240mm×115mm×53mm加上砌筑用灰缝的厚度8~10mm,这样一来,砖的长、宽、高之比就为4:2:1,按照这个比例,在砌墙的时候,工人师傅就可以根据所砌墙体的不同厚度,横竖交杂地摆放砖头,且保证砖头之间不留空隙,让墙平整而又牢固。
这一探究过程,把课内的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合理应用。
讲道理的课堂教师该怎么做?罗鸣亮老师说:明数理,知教理,行道理。
在我看来,就是努力让“知识结构化,表达清晰化,思维显性化”。
最珍贵的是:思维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