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读
今天早晨,我们共读的是第五章,基本问题,通向理解之门。
在逆向设计的三个阶段中,阶段一里面有5个要素,其中有一个就是基本问题。今天早晨,郝老师重点引导我们探讨了基本问题。面对众多的问题,听了许多,消化太少,重点围绕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点滴思考:
妨碍教师掌握“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因素是什么?需要教师有哪些改变?
在郝老师提问的时候,我的思考如下:
1.教师的知识背景。每位教师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经历不同,自己拥有的知识背景也是不同的,所以自身的知识背景是妨碍的因素之一。
2.认知观念。每个人对一件事的认知是不同的。有的教师认为我们可以尝试最优的设计去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时代新人,有的老师认为我们用以前的办法仍然可以教出拥有高分的孩子,所以,花费更多时间去尝试新的设计不划算。
3.评价体系。我们最终的走向都会被一套试题决定,因此,最终的分数取向,会动摇我们改变、尝试的心,因为最终上级部门看的是成绩,而不是其他。
在思考了这几点之后,其他学友补充了以下几条:高人指点、学习共同体。最终郝老师告诉我们我们需要拥有课程思维,需要拥有研究能力。
仔细思考,真的是这样,我们通过反思自己,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于此同时,如我们要成长,要设计,我们需要有高人指点,就是专家点拨、亲手指导,就像我们新网师暑期工作坊落地的指导一样,交给我们如何做,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研究者,当我们拥有研究的能力,我们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最后,再拔高一点,我们需要拥有课程思维,大脑中有一个顶层设计,那么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则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目标,所以,我们的成长有以上因素,那么,如果想要提高唯有学习,读书。
首先心中要有改变的观念,其次加入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氛围的影响下,在高人的引领和点拨中,培养我们的课程思维和研究能力,最终达理想的教学设计。
2.案例
由于时间关系,这两天白天参加读书会的学习,晚上梳理案例,虽然搭了头,但是静不下心来,孩子在身边,总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想着明后天又要赶路,快交作业来,心里有点焦虑了。
3.亲子
外出半个月了,孩子跟着我,还是比较乖的。写作业、看世界,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不易,他告诉我,他在我身上看到了我积极向上的力量以及勤奋好学的品质,或许,这就是我带他观世界后期望的样子吧。我们每个人不管遇到什么,只要仍然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那就是好事,同时,通过此次跟随,我看到一群敬业的老师都在学习,我希望他也能够学习老师们身上的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后在学习上也能够发挥这种精神,遇到不会的题,可以静下心来多思考,多动脑筋,多找办法去解开一道道难题,而不是一看不会就放弃不做。在这么半个月中,我看到他也积极了很多,对着学习抱有一种热情。看到他这个样子,我很欣慰,看来,这就是团体的力量吧。同居一个房间的周姐每天早晚也坚持在电脑上写案例,作业,在这种学习氛围下,他也很积极的自觉背单词,听网课。大概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