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要换住处,便开始整理自己的物品。
平日里摆在眼前的一些东西,这时才真正进入到我的脑海。不曾细想过房间里竟有那么多陌生的物品。我原以为小小空间里,即便是浅浅地裂缝亦了如指掌。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花了大半天的功夫,整理出一摞,似乎自入住这里便没怎么碰过的东西。轻装简行的美梦被重重一击,狠狠地摔倒地面。看着满房间的物品,开始出神,我真的需要这么多东西吗?真的有那么多会用到的东西吗?
不去整理,不把物件一个个摆开来,是没什么概念的,毕竟我最容易想到的东西跟眼前见到的比起来,少太多了。
断舍离,一个被传诵很多遍的词,一个原以为离我很远的词,一下子就近了,近在咫尺。
什么是断舍离?就是通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帮助人们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
断
就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不需要的东西很好理解,比如我原来用的苹果手机退休了,现在用的是安卓手机。苹果手机配套的那些设施,就是不需要的东西,不论在过去是有多重要,但对现在的我已经没有什么影响了。
舍
就是舍弃多余的东西。多余是一个比较模糊的界定,到底指的哪一种呢?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办法画一条线,泾渭分明地标出来。不过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很有用还是没什么用?
二是上面的价值判断是基于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三是在身边是否有能达到相同目的地物件?
四是如果在未来有用,是否必须现在就留有?
“这怎么行?!我是一个念旧的人,要留着那些美好的会议,那些都是见证啊。”
上面提及的并不是什么金科定律,还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你喜欢怀旧,看着那些留下的纪念,能得到情感上的满足,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并非只有物质上的有用才能称为价值,对吧?
离
就是脱离对物质的执念。断、舍侧重的还是已有的物件,离则往前推了一步,直指本源。比如在买书之前,就先想好要买的是什么书,这些书对自己的价值是什么,然后才是买。
网上逛的时候,看到好东西便很容易直接加入购物车中,特别是遇到打折或者刚喝完一大碗鸡汤,总是忍不住买买买。
梭罗独自在瓦尔登湖的简朴生活,后来在他的散文集《瓦尔登湖》有很多详细描述,尤其是内心的渴望、冲突、失望和自我调整一应俱全。这算是一种方式吧,脱离部分物质的限制,重新审视既有的观点、态度。跳出原有的生活,可以看得更清楚。
每天都要用电脑在网络上游荡一会,这成了一种习惯,我甚至以为这必须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有一段时间没有宽带可用,开始是极其焦躁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后来也适应了,一副安然自若的神态,哪还有焦躁的影子。随之想到,很多看起来必不可少的物件,大概也如这宽带一般,一直用着的时候觉得失去是不可接受的,等真正发生时,却又很自然地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如同从不曾拥有过。
我并不想要回归过去的岁月,去体会没有网、独自居住的日子,现代生活的好处比比皆是,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得以窥见生活真实面貌的契机,纵然不一定能见整体,至少是见到了一些,已是很好。
忙了许久,最后还是整理出很多东西,扔掉了。毕竟是之前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总会有些下不了决心、难以割舍。我想让真正最要的东西浮上来、想要走的轻快些,所以终究还是做了,舍弃了一些。
断舍离,不过是一种方式、一种技术,目的还是更了解自己。整理物品的同时,心也跟着明晰起来,试试有何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