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242
卷五·口问第二十八
2/15
原文:
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
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泻足少阴,补足太阳。
原文译文对照:
~~~~~~~~~~
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
黄帝问:人打呵欠,是哪种经气失常所引起的?
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
岐伯答道:卫气在白天循行于人体阳分,夜间则循行于人体阴分。卫气行于人体阴分时,其所主导的是人体中与夜晚相呼应的阴性部分,夜晚是入睡的时间。
阳者主上,阴者主下。
卫气在白天循行于人体阳分时,主导人体气血的向上升浮(即向头部及四肢等体表方向充贯),卫气在夜晚循行于人体阴分时,主导人体气血的向下沉降(即向躯干及脏腑等体内方向聚集)。
故阴气积于下,
因此,若人体卫气向人体阴分(躯干及脏腑)沉降、聚集,
阳气未尽,
且人体卫气又没有在人体阳分完全消尽,
阳引而上,阴引而下,
则人体阳分的卫气会引领气血向上(头部及四肢,即体表方向)升浮;人体阴分的卫气阴气则会引领气血向下(躯干及脏腑,即体内方向)沉降。
阴阳相引,
阴分与阳分的卫气,一个将气血上引(外浮),而另一个将气血下引(内收),这就导致气血在人体上下(内外)来回拉锯,故令气血一时外涌于头部和四肢而使人精神亢奋、一时又内收于脏腑而使头部和四肢因气血衰少而神疲体倦。
故数欠。
因此,人在太阳尚未沉尽、夜幕渐渐降临的黄昏时,就会自然呵欠连连。
阳气尽,阴气盛,
当夜间,卫气已于人体阳分消尽,即卫气循出人体阳分,而循入于人体阴分,且盛行于人体阴分时,
则目瞑;
人就会闭合眼皮、进入睡眠。
阴气尽而阳气盛,
当清晨,卫气在人体阴分消尽,即卫气循出人体阴分,而循入于人体阳分,且盛行于人体阳分时,
则寤矣。
人就会睁开眼睛,从睡眠中自然醒来。
泻足少阴,补足太阳。
假如有人违反上述正常的打呵欠规律,在本该思维活跃的白天却身倦神乏、呵欠连天,在本该入睡的夜晚却精神振奋、难以入眠——这是阳不胜阴的证候。乃人体阴分有所受邪,卫气不得不滞留于人体阴分以对抗病邪,以致人体阴分气血过于盛实,而人体阳分却因缺乏卫气而气血虚衰。治疗时,当泄刺主水、主阴、主内、主下(下半身)、主闭眼入睡(通过起源于肾经照海穴的阴跷脉而实现)、主管人体阴分气血之疏布的足少阴肾经;补刺主水、主阳、主表、主上(头)、主睡醒睁眼(通过膀胱经本经及起源于本经申脉穴的阳跷脉而共同实现)、主管人体阳分气血之疏布的足太阳膀胱经。
~~~~~~~~~~
老黄历择吉,2024.8.7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41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