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精要(010)
黄岐之
“中医的外科术”
——“疮疡解”感悟
中医的基础在针灸术,针灸术的理论基础是经络理论,中医将人体看作有进有出的气机运动体,人体气机通畅,则无病,气机紊乱,则患病,故有“中医治病不外乎调气机而已”之说,通常是通过作用体内外方式(如汤药入内和体外按摩等),实现医疗的目的。
中医外科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外科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疮疡的医治是典型的中医外科技术。中医外科病因是各种因素侵袭作用于机体,与机体正气相争,邪胜正负引起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营气不从,脏腑失和,导致阴阳失调,产生各种病理变化,从而发生外科疾病。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主要涉及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
中医外科的治疗方法分内治和外治两大类。内治之法基本与内科相同,但其中有透脓、托毒等法,以及结合某些外科疾病应用某些比较独特的方药,则与内科有显著区别。外治法的运用同内治法一样,除了要进行辨证施治外,还要根据疾病不同的发展过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三大类。
中医用药有内服与外用(贴敷和按摩)之分,外用常选择靠近病位施药,药直病灶,药效明显,二者施药方式不同,医理相同。
“ 《灵枢》义哲而无方,《金匮》法略而未备,后世外科之家,仰钻莫入,茫若其言。”
疮疡病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感染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急性和慢性两大类,因寒邪伤营,血涩气阻,积郁成热,肉腐为脓。阳盛则红肿而外发,阴盛则黑塌而内陷。其轻则疥癣皮肤之病,其重则腹内之病。疮疡病有痈疽、瘰疬、 癞风、痔漏。
“痈疽者,寒伤营血之病也。血之为性,温则流行,寒则凝涩。寒伤营血,凝涩不运,卫气郁阻,蓄而为热,热盛则肉腐为脓。脓瘀不泄,烂筋而伤骨,骨髓消烁,经脉败漏,熏于五藏,藏伤则死矣。”
“痈疽根原” 治方有:1.桂枝丹皮紫苏汤,治痈疽初起;2.丹皮黄芪汤,治皮肉壅肿,痈疽泄热退,营卫双虚者;5.黄芪人参牡蛎汤,治脓泄后溃烂,不能收口者。洗净败血腐肉,用龙骨、象皮细末少许收之,贴仙灵膏;6.仙灵膏,治脓后溃烂,久不收口,洗净贴。一日一换,计日平复;7.大黄牡丹汤,治疽近肠胃,内热郁蒸者;8.参芪苓桂干姜汤,治阴盛内寒,及脓清热微者;9.仙掌丹,凡阳证痈疽初起,针破疮顶,点药如芥粒,外用膏药贴之,顷刻流滴黄水,半日即消。重者一日一换,一两日愈,神效。
上述痈疽病的不同医方与操作是依据病情而实施。其中,黄芪人参牡蛎汤,仙灵膏,仙掌丹三方施治过程,需使用医疗工具,破疮或清理疮口。
中医的外科术注重内治与外治结合,促进祛邪扶正,提高治疗效果。如癞风(又称麻风病)治法:内治方剂:紫苏丹皮地黄汤;外治法: 外以青萍热汤熏洗,以开汗孔。汗后用破郁行血之药,通其经络,退热清蒸之剂,清其营卫。腐去新生,自能平愈。
外科手术(俗称开刀)是西医的外科技术,不同于中医的外科技术。西医外科的基础是人体解剖学,依赖成熟的杀菌消毒技术、止血及体外输血技术、抗感染技术和麻醉技术,是多学科知识与多种技术结合的产物。中医不同于西医,各有所长,不能舍此取彼,混淆是非,否则,有损医道之认识与发展。
(“《四圣心源》精要”文集为原创系列文章,版权所有,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