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力量》李崇建 • 甘耀明著。
这本书以一致性的沟通,化解内在的冰山。真正的对话,从倾听开始,是对人的好奇,是接受彼此,进而激发一个主动探索自己生命的价值。
今天阅读到本书的第174页,特别推荐给家长和老师们,当我们遇到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的处理方法如果不得当,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
在情绪里对话
疏导孩子的失落
失落是一种情绪,情绪透过语言转化,让内在的感官释放,这是健康成长的第一步。
要疏导孩子的情绪,先要帮助孩子觉察情绪。但是语言得缓慢宁静,若是询问他人有无生气?而语态未带着接纳、宁静与和谐,很容易挑起对方更生气。
很多父母在此处,选择说道理,回应自己的期待,而不是帮助孩子觉察情绪。父母是监护人,是行动的决定者,当孩子仍要游戏,眼看要延误回家的时机了,理所当然必须离开。这件事既然只能如此,只要和孩子陈述清楚,便无须一再对孩子讲道理。
当然,父母一再讲道理,道理没有被接受后,演变成责骂。其实照理说多了,孩子不会更懂事接纳,他们需要的是情绪被关照。家长若以解释、说教、指责、哄骗、转移、不理会等方式处理,那么孩子的情绪缺乏梳理,双方的关系仍处在紧绷中。
三三想玩溜滑梯,得不到回应,往往会有情绪反应,这是正常且健康的状况。孩子懂得争取权益,而不是安静服从,是成长中重要的学习,然而学习如何服从、如何梳理失落情绪、如何和谐的讨论,也是成长过程的重要功课。
孩子的期待落空,是一种学习,我视为生命中最初、也最重要的学习。因为孩子从出生,有了需求,自然有人提供满足;吃喝哭闹有人来照应,这是天经地义的成长历程。但是,当孩童成长到某阶段、要学习如何告别「理当享权」的世界,培养独立的人格,懂得争取、妥协、创造、思考,这都得由亲子教养、教育环境提供的学习。
孩子成长过程,情绪的引导,我视为第一重要的功课。而疏导孩子情绪,在对话中引导,其实并不难。在失落、挫折与失败中的学习,即是有人接纳,并且引导情绪,而不是要孩子别哭、别生气,或者给予期待,说几句加油而已,当情绪有了引导,孩子的内在就会感到力量,也会渐渐有了觉知的勇气。
川川的愤怒与委屈
关心孩子的感受,若与身体相关,我建议先关心身体为主,再梳理孩子的情绪。
先关心身体的感受,再关心内在的情绪,是层次渐进的方式。
当孩子一次又一次被同理,一次又一次觉察自己的情绪,并且被健康的疏导情绪,美好的成长历程就很容易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