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子家的新老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是以琳!
漠子家PD故事会每周都有新主题,欢迎您关注并准时收听/看。本周的主题——共赢的合作。
运用这张工具卡有几个关键点:
1、 对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表示理解;(这是共情的基础,理解的前提是了解,而了解则要先倾听)
2、共情但不怜悯;(怜悯则是把孩子放在不平等的位置)
3、分享你有类似的感受或行为的情形;(感同身受,拉近与孩子的关系)
4、分享你的想法和感受;(分享而不教导,不带任何预设,学会等待孩子)
5、着重于共同解决问题。(尊重的,无惩罚无评判的协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今天我讲的故事发生于夏令营,漠子家看见孩子夏令营刚刚结束一周多,夏令营期间发生的一个个故事都还记忆犹新。
四期夏令营每一期带导的孩子个性特点都不尽相同,今天故事的主角小贝(化名)是个有些内敛不太善于表达的男孩,在营期的大多数时候,他都非常的守纪律,给人感觉很乖巧懂事,这件事儿的发生令人颇感意外。
午休后,孩子们都聚集在门口的空地前等待集合前往教室,有几个男孩在往小河里投石子玩。突然,听到大堂有孩子喊:“小贝,小贝,老师喊你。”小贝听闻,快步去往大堂。没过多大会儿,我隐约听到有女生在哭,进去一看。果真,2个女生在哭着,其中一个手指着站在一边的几个男生说:“就是他们, 午休的时候,跑到我们房间朝我们扔虫子,他们欺负我们女生……”说着说着又哭开了。
男生们听罢一下炸开了锅,开始七嘴八舌为自己辨白,或指责、或检举揭发别人。
“我根本就没有进她们房间,只是站在门口看了一下。”
“他们几个都去了,我看见了。”
“是小熙和小贝干的。”
“是小贝拿的虫子,是他扔的。”
“是小贝说拿虫子去吓女生的……”
矛头一下子全部指向了小贝,小贝站在那似乎是僵住了,露出胆怯的表情,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面对女生的哭诉和男生的指控,看得出来他很紧张。
女生在其他老师的安抚下,情绪逐渐平稳。我把小贝带到一边,试图缓解一下他的情绪,搂了搂他的肩对他说:“看得出来,你很害怕,你愿意说一说事情的经过吗?”
小贝依旧紧闭着嘴,不作声。
“如果你现在不想说,晚一点告诉老师也可以。”
我接着说:“每个人都会犯错,我犯错后也会感觉害怕,而且还会担心,担心会受到惩罚,还担心别人不再喜欢我了,有时还会很懊恼,生自己的气。”
听到我这么说,小贝因紧张而僵硬的身体感觉松动了些,但他还是什么也不愿意说。
直到下午课间休息,我再次询问他,他才陈述了事情的经过,原来,虫子的确是小贝扔的,并且是一只死虫子,原本只是想和女生们闹着玩儿,小小的恶作剧一下,未曾想到后果如此严重,女生们的反应这么激烈。
“小贝,扔虫子的时候你是不是感觉很开心呢?当你看到女生被吓哭的时候,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小贝先是点点头,然后说:“她们哭的时候,我也感觉很难过。”
“那通过这件事情,你学习到了什么呢?”
“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好玩的事情别人也许会觉得害怕,女生是真的很害怕虫子,下次我不能再这样了。”小贝认真的说着。
我继续引导他:“小贝,这么看来,犯错是不是也没那么可怕,我们可以从错误中学习,避免下次再有类似的情况发生。”
”另外,承认错误以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需要很多勇气的,这次扔虫子的行为把女生吓得不轻哦,你要为此做些什么吗?”小贝露出了难为情的表情,并不回应我的话。
隔天,情商课学习有关“错误”的正确态度和修复方法,当老师问,有没有谁在夏令营中发生了一些事情想要借这个机会修复时,小贝第一个勇敢的站起来说:“老师,我要给4个女生正式道歉。”
说完径直走到女生面前,“昨天往你们房间扔虫子的行为,让你们感觉很害怕,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下次我再也不会这样了……”道歉完,还鞠了一躬,女生们连说:“没关系,没关系!”看得出来,大家都感受到小贝的真诚。
作为老师,在那一刻既欣喜又感动!和小贝的前两次沟通,并没有直接显现出成效,但实际上每一次的沟通小贝的内心都在发生变化,最终,不善言辞的小贝才会有勇气当众表达出来。最为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小贝体验到了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孩子的内在力量正是如此逐渐构建成的。
ps:当我在协助小贝解决问题时,引导他叙述事情发生的始末,这不仅帮助我了解了事件的原委,也了解了当时他行为背后的目的,在叙述的过程中,他也能进一步的理清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而再引导他看到别人的情绪,了解别人对事情的感受和看法,发展出同理心,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我是以琳,下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