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4——2022.08.04
阅读书籍:《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阅读内容:
第二章 语言——鼓励和指导的更好方法的开头至辱骂会伤害孩子结束
阅读主题:鼓励和指导性语言的更好表达方式
三个问题:
1. 不同称赞是怎样影响孩子的?
2.孩子出现一些状况,如何指导和有效回应?
3. 辱骂对孩子的伤害有哪些?
大家早上好呀,今天由我来和大家一起阅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第二章的前半部分。昨天红果子给我们讲了第一章内容。
我是领读人:水芝,坐标西安。我是持续早起1000+天运动达人,冥想爱好者,弘丹写作合伙人,我能给大家提供的资源是婴童行业销售技巧和分析,学历咨询等。期待和大家有更多的链接。
有了孩子之后,作为家长,都想把最好的给到孩子。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一边是飞速发展的大脑,另一边是不听大脑使唤的行为。这也是孩子成长阶段的显著特征。
关于“青春期”,“叛逆期”“不懂事”等标签铺面而来,这样的字样说得多了。孩子也开始按照我们所说的这些标签不期而遇。现在,没有叛逆期的孩子少之又少。
我们很奇怪地发现,我们小时候为什么没有“叛逆期”呢?我想,大概是我们的童年是在自我成长中,没有过多被干涉和打扰吧,我们天然有着自我修复能力。
而恰恰是,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夸赞和指导过多,而有时就会适得其反。看看我们现在的家长是如何说和做的呢?
1. 不同称赞是怎样影响孩子的?
不当夸奖无法培养孩子自我控制及不受外界干扰的品质。
对孩子说“你真棒”,已经被很多教育专家指出,这不仅是一种无效称赞,还有可能对孩子产生其他负面效应。
小明在一次考试中正好考了考前突击的题型,结果全年级排名提前了100多名,喜出望外的妈妈对儿子说,我就知道你是最棒的,最聪明的。下次一定能考得更好。然而第二次考试成绩甚至不如了从前。
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呀,小明知道妈妈更在意的是 他是不是聪明,而并非考前的努力过程。其实让小明莫名就产生了焦虑和防御心理。时刻都在担心不能达到妈妈的预期而不能安心学习。所以,结果可想而知,小明的成绩回到了不如以前的成绩,对自己也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从此有些厌学。
书中提到的伊凡小朋友,因为受到妈妈夸奖后的不配得感,也让他做出了一些反常的,大人无法理解的举动。而在几周后,伊凡才说出了当时行为的原因。
所以作为父母,看见孩子,及时给与肯定没错。同时更重要地要看到肯定夸奖背后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和孩子保持良好沟通才是称赞更有效的基础。
夸奖有时也会导致孩子的紧张和行为不当。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见,有些小孩,你越夸他,他越具有破坏性。
表姐家的宝贝儿子比我家妞妞大一岁,小时候的暑假经常在一起玩,男孩子他总是动作快,好奇心强。往往是你越哄着说,你是好哥哥,不能打妹妹。他这时会偏去碰一下。总之,你越说他越不听话。哈哈,搞得有一段时间,表姐都吓得不敢上我家来。
这种行为,好像就是为了反对赞扬的。书中说,行为不端可能是孩子对于自己的公众形象表达自己保留态度的一种方式。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更应该肯定他做得好的事情,具体看到他努力的过程而非结果。
那么领孩子满意的夸奖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只夸努力和成就,不夸品性和人格。
其次,话语里让孩子能够看到自己成绩的真实情况。
学会称赞两步骤:
第一:内容 对孩子应表明喜欢,欣赏的具体事物。
第二:感受 孩子听了我们的赞扬,对自己的品格有自己的看法和评定。让自己的形象具象化。
八岁的肯尼帮父亲搬了很重的家具,父亲只说工作台重,搬起来有些费劲。肯尼骄傲地说自己很强壮,搬动了。这个案例,父亲只陈述了事实,而肯尼自己得出了自己有力气的价值感。而一开始,父亲就说肯尼力气很大,结果也许索然无味,孩子会想到我只是力气大么,比我力气大的同学有的是。这样以来,帮爸爸搬东西事情本身对孩子毫无意义。
通常我们的孩子和大人都是一样,只希望被尊重,理解,认可和肯定,都不喜欢被评判。
所以我们称赞要尽可能明确,详尽地描述。孩子其实就是在这些描述性的信息和称赞中受益的。
怪不得,妞妞小时候,在某方面表现突出,我认真描述我的感受的时候,她都会特别用心地听,而且喜欢回到家让我再给爸爸把同样的话说一遍,要是有个别漏掉的地方,她还会及时补充上来。原来,孩子就是在这些信息重温里实现自我评定的部分。后悔懂得有点晚了。
称赞,其实就是描述性的语句及孩子由称赞得出的积极结论。孩子在内心重复现实的,积极的陈述,在很大程度上会使得他么对自己及周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的看法。这点太重要了,我们每个父母都应该学会积极地学会有效夸奖孩子,拒绝品质和能力夸奖。
2. 孩子出现一些状况时,如何指导和有效回应?
有句话说得好:“孩子的别名叫问题”。所以才有了一些妈妈,宁愿找保姆看孩子,也不愿亲自尝试自己养育。养孩子过程,无异于打怪兽升。状况百出的时候也就是学习的机会点。尽管当时并不这样认为。
大人们说,怕孩子烫着,就让他亲测一下开水的小威力,孩子就记住了。但我也见过一个客户的孩子,被水烫过,被妈妈打过手,依然会勾着打翻高处放的水杯。这又该怎么引导呢?
其实,孩子在出现不当或危险行为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处理事情,而不是批评孩子。后者可能会让事情适得其反。
大人其实和孩子没有两样,刚结婚那几年,我也才开始学做饭,有过一些经验的先生总说我豆腐切的太大,胡萝卜应该削皮,冬瓜应该切片。。。。。。这样的结果是,现在结婚十多年,我大部分吃现成的,你说我做得不好,那就你做。何乐而不为,反倒是偶尔做一顿饭,他还感激得不行。是不是他的目的也没达到,倒是给自己赢得了“做饭做得好的模范丈夫”。
我们对孩子的批评或否定,有时候就像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了,有时候过于严厉的批评不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可能会让对方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或是无所谓的态度,这都不是我们想要的。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因,一起分析并想办法解决。才能让当事人从中自己汲取教训,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而生活中有一些状况是不需要做出太多反应,只需要回应就好。
有一天孩子从学习回来闷闷不乐的,我问她怎么啦,好长时间不说。后来“哇”的一声哭了出来。原来是和一个同学闹矛盾了。看着她开始哭得很伤心,我问了一句,你需要我为你做什么呢?(其实我是想问需不需要我帮你协调,幸亏没有直接这样表达)孩子急忙说,不用了,我已经想好和她怎么沟通了。我突然意识到:此刻我只需要不带任何评判地倾听即可。接下来,我只是简单回应孩子”嗯“,”哦“,”这样啊“等,十分钟过去了,孩子说完了,哭声满满变成正常声音,末了还被电视里冒出来的笑话逗乐了。
就这样,一场没有任何建议和说教的母女对话结束了,孩子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觉看起来令她轻松了起来。而如果我急于表达或许谈话都不能继续下去。更别说让孩子问题得到解决了。
回应和倾听是每个人的刚需,我们都要学会积极回应和善于倾听。
3. 辱骂对孩子的伤害有哪些?
辱骂的字样,小到说”难看“,“不好”“笨”等,大到一些不文明用语等。用在任何一个人 身上,都会让人不舒服或是产生让人不高兴的举止和行为。所以辱骂的话,大家都不爱听。所以我们也要禁止说出。
当孩子听到被人说笨拙的时候,他第一反应可能是:“不,我不笨”。而这句话如果出自父母之口,孩子就会满满相信它是真的了。也会在一些看起来很普通的失误上,一次次验证自己的笨拙是真的。
同样老师如果也这样评价一个孩子,孩子也会慢慢放弃在智力上的努力,认为不做,就不会有失败。
所以,父母对孩子的很多否定,其实对孩子有着惊人的破坏性的后果和伤害。
就像一个爸爸说孩子的话:“她就像她妈妈一样,固执,随心所欲,我们完全控制她“。实际中,这种话说多了,孩子真的就会如爸爸所愿地去实现这个结果。这就是这些不好的语言带来的后果和结果。
对孩子来说,培养对自己的信心需要听到或者无意中听到对他们的积极评价。
而对于父母来说,指出孩子的错误比指出他们的正确要容易得多。而我们希望孩子在成长中对自己又信心,我们需要在言辞上给孩子最大的信心。杜绝破坏性的语言伤害,我们也要教会孩子对“辱骂”说不.
好了,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全部领读,明天将由明月乡枫为大家带来第二章后半部分内容领读。
每日一问:
你会用正确的鼓励和指导性语言和孩子沟通吗?
早安心语:语言是一座城市,每逢人都为这座城市的建设增添了砖瓦。
——爱默生
领读复盘:
大家好!这是我今年的第七次领读了。越来越顺手了。一次次地把背包丢过墙,一次比一次更提前完稿,特别开心。
成长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突破中实现的,今天的初稿不知不觉写了3400字。甚至都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失。这种感觉超好。我会借着这份力量实现更多的突破和可能。
还没有参与领读的同学,快来试试吧!你一定会收获一个不一样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