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
先舒服满意了,再怎么解决问题都行。
2、事件:
周一答疑时,陈老师说的:不是解决了问题才舒服,是舒服了怎么解决问题都可以。大量不满意驱动去做事的人,不可能产生满意的人生。我们总是把结果看得太重,重过我这个人。我是河床,我本身每时每刻满意了,才有满意的人生。
再结合云若姐说的:不是在生活中找时间练习临在,而是在临在中生活。临在是最重要的事。
本来周一回来时发现岳母与妻子闹矛盾,岳父母又要走了。我静静听陈老师的答疑,本来想提问的,但是又怕他们听到我说他们这事,就没提问了。不过陈老师好像一直在回答我的问题。其实事情很简单,只是我以9号的模式迎合大家,但发现最终我控制不了妻子的情绪,也掌控不了岳父母一直在这里。只要敢于面对后果就行。承认模式的破产,先注意当下,每刻安住于当下的满意。事情怎么解决都行,这话太强大了。
接下来几天,我周一和周四去单位上班了,先让自己心安宁了,看着夏天的花草天云,勇敢面对未知的工作。周二和周三在家带娃,岳父母不想做时我主动上,我也能临在陪伴孩子。每天上下午各3小时,岳父母可以带娃,让我和妻子网络上班的。
还有一个发现:看九型群和聊天是非常不临在的,我明明在家里带着娃,或工作着,如果这时拿手机去聊天临在,这本身就不临在,我心就不在我身在的地方。往往这时娃容易出事。所以我尽量少在九型里说话了,有时大量聊天信息也是大概浏览就算了。
3、即时反应:
把临在放到一切事情之上。更多享受当下此刻的实在满意舒服感,不去焦虑担忧未来了,也不期待未来一切顺利。
4、此刻身体的感觉:
平静
5、内在对话:
临在只求当下舒服,再去解决问题,是不是又是9号的舒服盖子?
6、内在感受:
还是专注在当下吧。
7、自己内在什么情绪伤痛(情绪钩子)被触动?
每次好不容易修行好像好一点,就有人说我还是在头脑里,想到陈老师的眼睛、郭敬的挑剔提问。总是觉得他们会觉得我又在用头脑学习,在头脑中构建理论,实修中没有进步。
8、发现自己有什么限制性信念?
我无论怎么学,都在头脑里。我无论怎么做,都不可能成功。
9、临在后看到的真相和可能性是什么?
和当下的自己在一起,我能接纳的后果范围比原来大了一点,焦虑少了一点。
秦洪建说:成长中,不要过度评判自己的不好,要看到自己与向原来比的一点点的进步。重要的是看到自己所做的行为的模式是什么。
10、可调整的回应和选择是什么?
沉下心来,与当下在一起,感受本自具足的满意,不去焦虑未来的成长、家庭和工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