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花爸花妈、可爱的素馨花们:
见信好!时间如念珠一样,一分接着一分滑过,串成天,串成周,转眼就已经成为过去。本周虽然是复习周,各科一直在为期中忙碌着,但我们的大语文课程依然是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因为它虽然不是检测的内容,但对于孩子人格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是尤为重要的。
本周晨诵我们开启了第三个主题——纪伯伦。纪伯伦作为享誉世界的哲理诗人,他的诗词是沉静而有力量的,初读时并不太好理解,一句诗词需要反复读才慢慢品出味道来。虽然是简单的三则,我们在纪伯伦诗词中学到了什么呢?
首先认识自我。“第一次把我窘得哑口无言的时候,就是别人问我‘你是谁’的时候。”我是谁?名字能证明我是谁吗?“我是谁”这个答案是需要自己不断赋予的,现在是谁?十年后呢?二十年后呢?解答这个问题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同时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审视自己,并珍视自己,努力让自己能做出成就,真正存活在大地之上。
其次是理解周围的人和事。如“曾有七次我鄙视了自己的灵魂”,既是教孩子如何做自己,也需要孩子思考如何与人相处。看见弱者怎么办?看见强者怎么办?听到一片颂歌时怎么办?我们与周边人最好的关系是学会“爱“和“恕”,这与我们教室道德发展三阶段六境界的引领相通,道德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是学会给予爱,因爱才会努力让自己有所成就,才会做到“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而恕,就是宽容,也是放过。理解他人的基础上,宽恕自己,宽恕他人,不以他人错误惩罚自己。这就是我们学到的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这些内容不仅活在孩子当下,它也会在孩子以后的生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当然我们的人格课程不仅体现在晨诵中,班会依然会根据实际情况带入相应的内容,进而给孩子精神上一激励。
就拿作业来说吧,有认真对待的孩子,就会有应付的孩子。有上课认真的孩子,就有上课不听的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呢?其实就是孩子的内心是模糊的,在学习上是没方向感的。而六年级的孩子正是自我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关键阶段,在这期间必须要让孩子的内心明白“我是谁?我要向哪里去?这样重大的问题。这样子的话到了初中,离开了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依然知道自己如何以最佳状态管理自己的学业。所以在教室我经常对孩子们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内心必须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这样子我们做事的时候才是为自己而做,而不是为别人而做。但说归说,有的孩子依然还是茫然地忙碌着。为了激起他们内心的这股劲头,也为了让他们明白内心的重要性,所以就把视频《小小的世界,大大的你》带进了教室,目的是借助演讲者那“绝地反击”的劲头明白人一旦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时,忙碌、辛苦也成了幸福的事。
现在的学生到了初中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沉迷各种游戏、手机、学不进去、容易受不良习惯的影响,其实都是它生命本身没有意义的投射。也就是说孩子没有内在的价值观,也没有高远的梦想。当孩子的孩子的整个精神被矮化时,我们就算再用功利主义的鞭子鞭着孩子,起到的效果也是不大的。所以要让孩子喜欢做一件事情,就要给他一个目的,这个目的往往具有两个特征:目的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内在的目的更能激励孩子,目的是长远的而不是当下的,目的远大更能激励孩子。所以在日常与孩子交流中不妨多留意下这点,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敢想、敢做的人。
正如子硕生日时带的绘本《苏菲的杰作》,为什么它不是一只普通的蜘蛛,因为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为之一直努力着。在今后的学习中,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聚焦的方式影响素馨花少年朝向苏菲,成为苏菲。
素馨花教室守护者
202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