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爱心与教育》的《回答心灵的呼唤》这一篇章,深有同感。
李镇西老师在80年代做的那个调查里孩子们提出的问题,直击心灵。他们青春期的困惑,他们成长路上现实和价值观冲突的那些烦恼,他们对于友情、爱情个亲戚的迷茫都展现在我们面前,将近三十年后的我在想着这些问题即使放在现在依然存在,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当今社会,青少年抑郁率居高不下,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特别这疫情时代的几年,特别明显。我所教授的班级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我也曾经很苦恼,但是我知道作为老师我只能勇敢面对,积极想出应对的方法。
李镇西老师在第三篇文章中也提出了很多的方法策略,走进孩子,从孩子的内心需求出发,真正能够影响孩子的心理和人生。
我这些年也一直在反思在改正自己的教学思维和行为,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每一届孩子都不一样了,他们的习惯、认知、情感、视野、心灵都是不一样的,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感觉越来越脆弱,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开始重视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几年我遇到了许多特殊学生:抑郁症、暴燥症、自残、自卑、极度内向、上学六年没和老师说话的、厌学逃学的、拉帮结伙拦路要钱的......所有这些几乎都指向了孩子在心理方面出现了问题,这问题背后的原因有家庭方面的,由学校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
这些孩子心理问题的出现一度让我很焦虑。我也从关注孩子的知识获取转移到和家长孩子培养良好的关系上来,这两年转化到了走进孩子心灵和孩子展开心灵的对话上来。
其实我感觉如果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压力导致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这不是这个社会和家长的责任,而是我们班级任课老师的责任。因为在我们的班级里,我们就是国王,我们有权去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和对生命展开思考,而不是完全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获得知识上。我们和孩子的良好关系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一定要蹲下身子真正尊重孩子、热爱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当孩子在我们这里感受到爱和尊重的时候,即使在家里造成的抑郁之气也会得到慢慢地环节,这就是我们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来疗愈孩子的心灵。
我越来越感受到真正的教育就是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为完整的人。除了有学习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完整的性格和人格、健康的心理、积极乐观勇敢向上的生活态度、热爱生命的激情,这些才是我们孩子能够一生用到的品质。
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孩子的心来感受孩子的喜怒哀乐,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这个充满复杂好奇的世界,用孩子的感情来链接这个世界的美好生命和关系,用深邃的眼光看带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让每个孩子绽放灿烂的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