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注意力监控的场景如何?(作答要求:明确时间,地点,任务等内容)
监控时间:4.27下午以及晚上
监控地点:文科楼308
任务:完成调研的ppt,并熟悉汇报流程,确保汇报简介明了
反复出现的问题:因为ppt的制作按小组进行,同组另一个成员负责整理信息,我负责建模,整合信息,并找相关案例进行案例分析,这些过程都需要接触网络,经常被干扰,向组员要信息时不自觉翻看朋友圈,分散注意力,找相关案例时,经常走神忘记自己正在看的案例有何可以借鉴。
2.我是如何监控注意力的?(作答要求:按照原则监控注意力,要有过程,且详细。)
首先是整合组员提供的信息,因无法避免接触手机,所以原则一:我要求组员一次性把所有的资料照片全部发给我,我将其全部下载至桌面,重新命名好,切断干扰源手机。
组员所提供资料缺少模型,因此我先放下整合信息的工作,先将模型建出,因为时间不算很长,也并不感到枯燥注意力一直保持集中,很快结束建模,并获得了想要的采光对比图。接着我开始整合信息,他所提供的资料不完整,每当我进行一个阶段就要联系他一次,联系等待过程中,我不自觉的看到朋友圈出现小红点,并点开,即使组员发送给我,我也没有立刻进行下一阶段,而是浏览完所有新的内容,才接续,一连下午几个小时,只完成了模型和前几页ppt,因此我制定原则,要求组员把所有资料,哪怕没可能用到的也发送给我,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的注意力得到集中,在晚饭之前,完成了场地调研的信息整合。
接着是案例分析,我老是走神,看着看着忘记这个案例有何可借鉴的地方,因此我制定原则二:总体浏览案例,找出其与本次作业的相似之处,带着答案,也就是可以借鉴的地方,不断分析这些可借鉴的地方,带着答案去做分析。
组员有第二专业,空余时间较少,因此案例分析的任务量全部交由我处理,我打开谷德网,开始浏览社区服务中心的案例,自建筑介绍开始,一点点向下推进,看到最后突然发现没有平面图,没有平面就没有室内空间,对于初稿的功能划分是毫无意义的,跳过,下一篇,一连几篇缺少平面图的案例,导致注意力开始分散,看着看着忘记自己的为何看这个案例,因此我开始为自己制定原则,先总体浏览案例,首先要有平面图,其次是浏览得出其可以借鉴的地方,然后仔细阅读分析,很快就找到南京一个本地的社区服务中心,但其面积过大,功能区划分过于庞大,因此起内部空间无法借鉴,但其外部空间可以借鉴,很快便开始进行其外部空间功能划分以及流线的分析。


接着便是寻找一个可以借鉴内部空间的案例,很快找到了一个清华的建筑作品,总体浏览服务主体为老人儿童,且面积相差不打,也符合实践中老人提出的最多需求:雨中活动的空间大一些,带着答案和目的去分析,很快便结束了内部空间流线和平面的分析。

最后便是总体浏览一下ppt,虽然一页字数都不少,但汇报时不可照读,自己为每一页总结了一些重点,并熟悉了一遍汇报过程。
3.监控结果如何?(作答要求:总结全过程,真实评价。)
未意识到注意力分散之前,任务进展十分缓慢且低效,好在及时制定原则,并严格执行,十分迅速结束调研ppt的制作,同时熟悉了汇报过程。
4.原则检验过程中原则是否有效?如果无效,请修正。(作答要求:逐条作答。)
原则一有效,杜绝了干扰源,同时将所有资料命名归类,加速了ppt的制作。
原则二有效但有缺陷,案例的制作要简化,ppt上可以详细介绍每一个案例,确保分析全面到位,当老师发出疑问可以借着ppt详细回答,但汇报过程中要简洁,归纳汇报。不仅是案例的制作,包括调研的信息也应做出详细注解,但汇报要归纳简化。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的课程作业,作业类型为注意力监控报告,指导老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