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先生的一本美学入门小书,十五封信组成,说是“随便谈谈,竭力求明白晓畅”,“想到什么便写什么”,“我所说的话都是你所能了解的”,但是很惭愧,这一本小书,我也分了好几次,看了好几遍,依然觉得有些吃力。有时看到一些地方,忽然很有心得,或再看一点,觉得大有启发,但由于一直以来很差的阅读习惯,总是不能深入阅读,整体阅读,所以虽然看了好几遍,还是觉得整体感不能完全建立起来。这样一本“小书”,却值得我一读再读。为了看出我前后读书的深浅程度,也为了记录我随时的读书收获,所以还是要写一下第一次的读后感的。
前三封信,书中主要谈了什么是美的态度,和实用的态度相比较,美是“无用”的,和科学的眼光相区别,美是“直觉”的,不是研究的,那为什么我们需要美呢?因为在美感世界中,“人是自己心灵的主宰”,美是人们在精神上的需求和追求。
怎样才能看见美呢?我们需要与事物保持一段距离,与实用的态度分离开来,才能见出事物的美来,所以倒影却比树本身美。但美不全是事物的属性,对于“我”来说,只有“我”在见到外物时,情有所感,发生了“移情作用”,才算是“审美”。所以,朱光潜先生说:“所谓美感经验,其实不过是在聚精会神之中,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从第四封信开始,书中又对极易混淆的几个概念——美感与快感、美感与联想、美感与考证批评的区别一一加以辨别,这几个内容,其实我是经常含混不清的,总是夹杂在一起看待,这次读书,才算稍微拨云见月,但觉得理解得还是不很透彻。
说到美感与快感的区别,可以参照第一封信,快感起于实际需求的满足,而美感经验“须站在客位把它当作形象看”,与实际人生有一定的抽离。
美感与联想的区别,在我是经常混淆的,在我看来,“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这句话很对啊,这时候的“事物美”当然也是美感体验了。但朱光潜先生由这个问题提到了形式与内容之争(说实话这部分看得不是很明白),并最终结论:“联想是妨碍美感的”,联想“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联想引起的所谓美感不是事物的审美。
接着,朱光潜先生又把审美和考据批评之流做了辨别,这个也是我常感很奇怪但平时又碍于才疏学浅,轻易不敢发问、问也问不明白的问题:《红楼梦》好看就好了,为什么有些红学家一研究,就让我失了兴趣呢?当然一方面还是因为我没有进学精神,但另一个原因,我觉得是“供给偏差”,我所需的是美的研究欣赏,可他们给的是考据批评。
本来想写完一本书的读后感的,但这本书的实际内涵对我来说太难消解了,只能先谈论这一些,后面的内容还要再读再谈。
对我而言,这本书还很有趣的一点是,写了几封信,朱先生就要总结一番,“看我们已占住了多少领土”,对于我这样的“笨伯”而言,这个实在是太有用了,帮助我梳理了杂乱不清的思绪,以至于我写读后收获时,也时常要翻一翻这个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