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我寻求‘1’
非常荣幸能读到罗洛·梅老师的书籍,结合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结晶也在心理学领域拓展出存在主义独特的方式,很让人沉思,在开头序文中作者详细的阐释了人的空虚,孤独 焦虑的原因进一步指出其背后的根源是价值核心的丧失,自我意识的丧失,语言表达的丧失,及其他社会因素,随后提出‘重新认识自己’注重自我意识层面完善,也是避免人格的整体性的缺陷 最后 通过案例 实践证明人格是自我修复性,整合目标实现价值的升华。存在主义还是解释一下存在感吧 存在感就是存在于人的自身经验中,能够意识到自我的存在需要经验组合和意识自我存在才能集合成存在感。当个体失去存在感时就容易产生孤独和焦虑,卡伦·霍妮曾说过‘个人与群体具备的共同特性产生的敌意,而敌意的产生又与比个体强大的竞争感相关’当存在感没有被一个清晰的感受剩下的只有空虚,我们时常因为现实的压力容易让人产生空虚的状态导致摒弃价值的追求,当然空虚是一种长期积压已久的心理状态,因为无法战胜现存在的压力激发的自我放弃‘堕落’而回避现实的感受。但空虚又与孤独密切相关,孤独是一种最大让人痛苦的威胁因为个体无法意识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是什么?当下所追求的欲望和目标已失去安全感和方向感因此很难接受社会变化的差距也是对自我内在的恐惧。多数人会在社交朋友圈中去寻找对抗孤独的保护,当然被别人证明个体的存在也是抵抗孤独的方式,我时常无法定位自己也害怕失去自我的力量,但不影响我对世界的知觉的评价。焦虑是一种威胁而它无处不在不以客体的相对性而出现,焦虑是痛苦的前景,它的产生于自我存在的相对等的价值,当我们的生存面对着危险的时候焦虑是本能反应,当我们相对等的价值遭受的危险的时候焦虑是基本反应,我比较喜欢精神分析的解释,焦虑是潜意识里的自我冲突或者经历的创伤留下的潜意识本身的冲突。
社会价值观核心指导着群体的心理根源 人离不开群体就像雨水离不开地面一样不然愚蠢就会无限着循环,在19世纪笛卡尔的二元论将心理与身体分离开来有效的消除宗教和巫术的伦理,但是西斯极权主义把社会的价值导向推向一个野蛮的状态,资本主义倡导科技工业化,人类非人化使得竞争消弱伦理和对社会的理解方面的研究,这帮刽子手造就20世纪中期的灾难的帮凶。当个体的自我感在慌乱的社会中遗失那只有推动政治运动和推动集体运动改变历史的进程来维护个体价值尊严和自我价值,也会通过语言来创造自我存在的意义,我非常欣赏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世界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