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精要(37)
黄岐之
“真藏脉义”
[摘录1] 土者,四维之中气也。脾以阴土而含阳气,故脾阳左升则化肝木;胃以阳土而胎阴气,故胃阴右降则化肺金。金降于北,凉气化寒,是谓肾水;木升于南,温气化热,是谓心火。肺肝心肾,四象攸分,实则脾胃之左右升降而变化者也。
[意义] 土(脾胃)是四维(肝升心长肺降肾藏)之中气。脾以阴土而含阳气,故脾阳左升则化肝木(肝随脾升);胃以阳土而胎(孕)阴气,故胃阴右降则化肺金(肺随胃降)。金(肺)降于北,凉气化寒,是谓肾水;木(肝)升于南,温气化热,是谓心火。肺肝心肾,四象所分,实为脾胃之左右升降而变化的表现。
[感悟] 土为四维(肝升心长肺降肾藏)之中气。脾阳含阴,胃阴孕阳,脾升胃降,阳升阴长,阴降阳消,形成人体的阳升阴降循环,则生命不息。阴平阳秘,则健康无疾病。
[摘录2] 脾胃者,四藏之母,母气亏败,四子失养,脉见真藏,则人死焉。故四藏之脉,必以胃气为本。肝脉弦,心脉钩,肺脉毛,肾脉石,脾胃脉缓。其弦钩毛石而缓者,是四藏之有胃气也。其弦钩毛石而不缓者,是谓真藏脉。真藏脉见,胃气败竭,必死不救也。
[意义] 脾胃者,四脏(肝心肺肾)之母,母气亏败,四子失养,脉见真藏(真藏脉)(真藏之气独见,病胜),则人死。因此,四藏之脉,必以胃气为本。肝脉弦,心脉钩,肺脉毛,肾脉石,脾胃脉缓。其弦钩毛石而缓者,是四藏之有胃气的表现。其弦钩毛石而不缓者,是真藏脉的表现。真藏脉见(现),胃气败竭(尽),必死无救。
[感悟] 四脏(肝心肺肾)之脉,必以胃气为本。肝脉弦,心脉钩,肺脉毛,肾脉石,脾胃脉缓。脾胃脉缓见胃气,不缓见真藏脉。
[摘录3] 《玉机真藏论》:脾脉者,土也,孤藏以灌四旁者也。《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藏脉,不得胃气也。
[意义] 《玉机真藏论》:脾脉属土,独脏以灌(灌溉)四脏(肝心肺肾)。《平人气象论》:平人之常气来自胃,胃气是平人之常气。人无胃气称为逆,逆者死。人以水谷为本,所以人绝(无)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也)死。所以,无胃气是得真藏脉,不得胃气。
[感悟] 脾胃是后天水谷之精的源泉。平人以水谷之精为本,其气称为胃气。胃气有无定生死!
[摘录4] 所谓真藏脉者,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乃死。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乃死。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乃死。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乃死。诸真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意义] 真藏脉有:(1)真肝脉至,中(关脉)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无治而死。(脉象表现为左右关部脉劲急,就象指下按在刀口上一样的锋利,或如按在琴弦上一样硬直,如果面部青白不润泽以及毫毛枯焦,死亡之症,无法医治)。(2)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色赤黑不泽,毛折,无治而死。(脉象坚而搏指,像循摩薏苡仁那样小而果实累累,如若面色赤黑不润泽和毫毛枯焦,死亡之症,无法医治)。(3)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黄青不泽,毛折,无治而死。(软弱无力,快慢不匀,面部显黄青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死亡之症,无法医治)。(4)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毛折,无治而死。(脉象大而空虚,好象毛羽着落在人皮肤一般地轻虚,面部显白赤而不润泽,毫毛枯焦,死亡之症,无法医治)。(5)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色黑黄不泽,毛折,无治而死。(搏手若索欲断,或如以指弹石一样坚实,面部显黑黄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死亡之症,无法医治)。
上述真藏脉见都是不治而死的。
[感悟] 五脏各见真藏脉气,都是不治而死之症。
[摘录5] 五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藏之本也。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故五藏各以其时,自胃而至于手太阴。邪气胜者,精气衰也,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至于手太阴,故真藏之气独见,独见者,病胜藏也,故曰死。
[意义] 五脏之气都是禀气于胃,胃是五脏之本。脏气因胃气而至于(到)手太阴(肺)。故五脏以不同时辰,自胃而至于手太阴。邪气胜是精气衰败,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之俱(都)至于手太阴,所以真藏之气独见,真藏气独见是病胜脏,必死。
[感悟] 五脏之气来自胃气,脏气因胃气而至于(到)手太阴(肺),而散布到身体各部,滋润全身,正气滋生,邪气衰败,真藏之气不见。
[摘录6] 盖土位乎中,一身之元气也。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故仲景垂训,以少阴负趺阳为顺。少阴水胜,则火灭而土败也。自医法失传,后世庸愚,乃滋阴泻阳,补水灭火,以败胃气。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良可哀也。
[意义] 土位于中,为一身的元气。土生于火(火生土)而火死于水(水克火),故张仲景垂训(垂示教训),以少阴(水气)负趺阳(土气)为顺。少阴水胜,则火灭而土败也。自医法失传后,后人庸愚(庸下愚昧),滋阴泻阳,补水灭火,以败胃气。以此毒(害)天下,而民众遵循进行医治,(作者的)良心感到悲哀。
[感悟] 土气孕育四脏之气,所以,土气为一身之元气。火生土,水克火。如果,少阴(水气)胜趺阳(土气),则败胃气。滋阴泻阳,补水灭火,则败胃气。胃气衰败,真藏脉偏见,必死!
(“《四圣心源》精要”文集为原创系列文章,版权所有,请勿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