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王在一家公司做总经理助理,最近离职了,准确来说,是被他的领导劝退了。
原因说起来有点搞笑,竟然是因为他的说话方式,小王习惯用祈使句讲话,所以遭到了很多同事的投诉。
总经理让他去搜集近期的业绩报表,他跑去销售部跟销售的老大讲:张三(销售老大的大名),把这个月的报表给我,今天下班前一定要交齐!
小王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留下张总一个人在办公室凌乱。
同样的话,换了不同的人说,或者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效果完全不同。
比如说小王这句话,如果是总经理亲自讲,张总肯定也没啥脾气。
或者是加个尊称,再把祈使句变成疑问句:张总,老大让我来要一下业绩报表,今天下班前能给到我吗?
这么说,有了缓冲,让对方觉得没那么刺耳。
跟祈使句相比,更可怕的,是小王喜欢用反问句。
上次他去财务部传达一个事情,说完之后,财务总监还是不清楚,就请他重复一下,小王直接反问人家:我刚才说的,你都没听懂吗?
财务总监的涵养极好,当场没有发作,转过头,把这件事情投诉到了总经理那。
要不是看在小王手脚麻利,做事快速的份上,总经理早就把他开除了,总经理奔着“拯救青年”的爱才心理,劝了小王几次,小王都没怎么改,最后总经理只能忍痛割爱了。
小王觉得这个事情特别委屈,从小到大,他在家里和父母都是这么讲话的,不是用命令的口吻,就是反问,既高效又简洁,怎么到了职场,这招就不好使了呢?
在小王看来,果然职场是“天黑路滑,人心复杂”,他觉得公司的同事真的是太龟毛了,这点屁事,竟然要告到总经理那去。
经过这事之后,小王整理了一下心情,发誓要找到一个人际关系简单一点的工作。
我们一起替他想想:依靠换工作,就能解决他现在的问题吗?
恐怕答案是否定的。
小王刚开始工作,内心觉得别人都要宠着自己,把家里的沟通习惯,带到了工作当中。
事实上在工作当中,最好少用祈使句,因为会给人一种命令的感觉,尤其是自己身份地位比别人低的时候,会让领导有“你在教我做事”的感觉。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教马化腾做事的实习生”就是这样的典型。
有些小伙伴觉得这样说话很硬气,职场当中不就应该人人平等吗?可是人人平等,不代表没有长幼尊卑,更不代表可以不讲礼貌。
而且大家不要忽略一个问题,说这话的实习生,他爹可是个大老板,人家辞了这份工作,分分钟回去继承家产了。
我们普通人这么讲话,一旦被辞退,回去继承老爸的电动车吗?
除了祈使句之外,更要少用反问句,这种沟通方式,有责难他人的意思。
有的人有一个语言习惯,叫做——你听清楚了吗?
这很明显就是甩锅嘛——如果你没听清楚,责任在你!
要把这个习惯改成——我有讲清楚吗?
言外之意是:如果我没讲清楚,责任在我,我再说一遍。
往小了说,这是一种沟通习惯,往大了说,这是一种思维习惯。
一个人要经常反思,才能增长自己的能力,而不是遇事就想别人有哪些还没做好,就算是别人做不好,难不成咱们能去控制吗?
有句话说——上等人,有能力、没脾气;下等人,没能力、有脾气。
那些没能力、有脾气的人,是迟早要被淘汰的,因为别人没有义务惯着你,说白了:让人舒服,也是一种能力。
意识到这个问题,先从自己的语言习惯开始改变,进一步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千万别让自己的职场之路,毁在这些小事上。
不然依靠换工作,根本解决不了自己职场失利的问题。
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