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群落与生态系统的概念,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并能够正确设计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生态瓶。从课堂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
1、生物种类单一。部分学生在选择生物时,只选择了鱼类,忽略了其他生物(如水草、螺类、浮游生物等)的重要性。这导致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不完整,无法形成一个自我维持的循环系统。
2、非生物因素考虑不足。有些学生在设计生态瓶时,忽略了光照、温度、氧气等非生物因素的重要性。例如,有学生将瓶盖完全封住,导致氧气不足,鱼类在第二天就死亡。这说明学生对生态系统中非生物因素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
3、生态系统平衡意识薄弱。部分学生在设计生态瓶时,没有考虑到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数量平衡。例如,过多的鱼类会导致氧气消耗过快,而水草数量不足则无法提供足够的氧气和食物。
通过一周的观察,学生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特别是那些鱼类死亡的生态瓶,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氧气、光照等因素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后续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生态系统案例,如森林、草原、海洋等,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生态系统的特点及其平衡机制;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工具,如水质检测仪、温度计等,帮助他们更科学地观察和记录生态瓶中的变化。
(每个生态瓶都会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出建议,后续如何改进、如何观察,比如生物数量多的可以分给生物少的,水草多的分一些出来,鱼死亡可以怎么处理剩下的,如何解决氧气和食物问题等,部分同学的生态瓶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