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新时代以来,我国加快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迈进,但妨碍人才顺畅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尚未根除。为了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用为本,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打破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因素的制约,通过因地制宜的政策措施,释放人才潜力,实现人才发展与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建立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是发挥人才效能的关键。传统的人才管理模式往往受到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人才流动不畅,人才效能难以充分发挥。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重庆市在2021年底启动了“县聘乡用”改革,即区县级医疗机构新招聘的执业医师类人员,五年内必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至少一年,无基层工作经历的中级职称执业医师类人员,在申请副高职称前也必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一年。这一机制有效解决了基层医疗“人才荒”的问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便利的医疗服务。例如,河北保定设立科技创新发展院,通过提供1000个事业编制帮助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建立人才“蓄水池”,确保人才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实现合理流动。通过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能够更好地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地制宜出台针对性举措。因地制宜地出台针对性举措是实现人才合理流动的重要途径。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才需求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以湖北恩施为例,该地区实施了“候鸟人才”工程,通过柔性引进各方面专家人才3000余人,为当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广东深圳出台了意见,培育发展壮大多个产业集群,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项目200余个。通过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提升人才供需匹配度,可以更好地释放人才红利,将人力资源禀赋转化为发展动能。坚持以用为本,因地制宜地出台针对性举措,能够更好地破除人才流动的障碍,释放人力资源潜能,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促均衡发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和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影响人才流动和配置的因素除了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外,还包括户籍、地域等因素。为了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各地各部门应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为人才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近年来,各地在放宽落户限制、保障外来人口子女教育、推动各方面资源下沉基层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一些地方通过优化户籍政策,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落户,为当地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通过提高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可以为奔赴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的人才创造更好的奋斗环境,促进人才的合理分布,实现发展更加均衡协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是人才工作的价值所向。持续在人才使用上解开束缚,在人才发展上加大投入,定能进一步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高效配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随着我国从人才大国向人才强国的迈进,我们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打破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