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12 郭欣美
“深度学习,追求理解”第二章理解“理解”
摘:1. 教育就是向智者揭示智慧,对愚者掩盖无知。————安布罗斯.比尔斯,《魔鬼词典》
2.理解作为有意义的推断
一般来讲,理解的目标是利用已有内容生成或揭示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利用我们记忆中的已有知识去发掘事实和方法背后的含义,并谨慎的加以运用。
理解面临着对思维的挑战。……理解是通过有效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来明智、恰当的整理事实和技巧的能力。因此,将某些事情做对本身并不是理解的证据。这也许是偶然或者是机械完成的。理解意味着以正确的方式完成任务,通常反映了人们有能力解释为什么特定技巧、方法或知识主题在特定情境下是合适的或不合适的。
3.理解的可迁移性
理解是关于知识迁移的,如果具备真正的能力,那就能够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甚至有时令人感到困惑的情景中去。对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能力是我们在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面前创造性地、灵活地、流畅地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迁移不仅仅是引入先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正如布鲁纳所言,理解是“超越信息本身”,如果我们通过理解一些关键的想法和策略来学习,我们就可以创造新的知识并达到更深入的理解。
思: 1. 通过阅读本章理解“理解”,让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理解” 。本章从引用安布罗斯.比尔斯的名句开篇,然后阐释了“知道” 和“理解”不同。我们经常说“他知道很多数学知识,但没有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或者“他知道某个词语的意思,但并不理解整个句意”。让我明白了“知道” 并不等于“理解 ”,“理解”的含义更为广泛,“知道”只是其子内容。 理解是治理层面的建构,是人脑为了弄懂许多不同的知识片段而进行的抽象活动。如果学生理解了,他们可以通过展示他们知道和能够做到的特定事情来证明自己的理解了。
我在教学中讲述《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学生也许知道“艺术”和“技术 ”这两个词,但是不一定能理解“技术”和“艺术”的 含义,更不会在测验中或者生活中进行正确的运用。这就说明“知道”和“理解”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2.理解作为有意义的推断,理解仅仅是知道的更为复杂的形式,这是与知识内容相关的但又从中分离出的其他事物呢?约翰.杜威认为“理解是学习者探寻探求事实意义的结果”。
3.理解的可迁移性这一板块,“影响迁移能力的是人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不仅仅是对事实的记忆或对固定流程的遵循。”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应用到稍有变化的习题中或者换一种问法,就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的判断并应用,关键不是学生有没有记忆住知识,而是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知识点的迁移,这就很好的解释了老师们常说的“明明我已经讲过了这个定义或者定理,结果还是不会做题。”讲过不等于学生理解,甚至是记忆住了也不等于理解,即使是理解了,但是理解的程度不一,在迁移运用中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涉及到理解的迁移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