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绝世俗或自我牺牲并不是值得被赞美和仿效的伟大精神。
我们总想占有一些东西,因为缺少了这些东西,我们就什么也不是了。
占有物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一个不去占有世俗财物的人也可能执著于知识或概念,还有的人则会执着于美德、经验或名望,等等。
缺少了这些占有物,“我”就什么也不是了,因为这个“我”即是家具、美德、名望等的占有物。
“我”因为恐惧自己不存在,所以总是执著于名望、家具或某种价值观,它还会为了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而放弃这一切。更高的精神境界指的是更能令人满足,更恒久的状态。
因为害怕自己不存在,所以才会有执著及占有欲。被占有的东西如果无法满足我们或带来了痛苦,我们就会放弃它而去追求更令人愉悦的东西。最终极的占有物便是所谓的上帝或实相。
只要不甘愿做个什么都不是的人,不可避免地一定会助长痛苦和敌意。甘愿做个什么都不是的人,跟放弃世俗或苦行励志都无关,但是跟看见当下的真相有关。看见当下的真相能够使我们不再怕自己没有保障,而这份恐惧往往会助长执著,并且会导致我们产生想要放弃世俗的幻觉。
对真相的热爱便是智慧的开始,凭着这份爱就能带来真正的交流与分享,但放弃世俗和自我牺牲永远是一种自我孤立的幻象。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反正我有,以我的经验发现,有时候你越在乎某些东西,你越受制于它,越得不到它。为什么呢?
克里希那穆提的回答是,因为你已经成为了那些你在乎的东西的占有者,你因为害怕失去它,你就不存在了,所以你已经不是那个怀有初心的你了。你已经被你的占有物异化了。
碰巧也是在今天,看到李银河的一篇文章《人生就是从微观到宏观》,她说:人在幼齿时,只有微观视角,看到的是周围的器物,全都是具体而微的,也就是肉眼所及的一切,克里希那穆提今天说的那些家具等财物、名望、美德等都是微观的,是具体而微的。而当年事渐长,人们心中的所谓世界才能从一个具体而微的世界渐变成一个抽象的世界,人才能常常以宏观视角审视人生与社会,就可能超脱于世俗之上,享受纯粹意义上的存在。
我想克里希那穆提上面说的真相就是宏观视角的一种,“对真相的热爱便是智慧的开始,凭着这份爱就能带来真正的交流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