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方面学习
一、楚辞的渊源和特色
1、什么是楚辞:一种新的诗体,跟《诗经》不同,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大家对楚辞的了解越来越深刻。汉代前已有这个名称,本意是指楚地的歌辞,有用方言写诗歌的感受,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成为了一种诗歌总集的名称。秦汉之后越来越多的人用这种新诗体写作。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
2、楚辞和“赋”的关系。楚辞带有地方文化特色,赋是带韵的散文,汉代时被称为赋。南北朝时期,梁萧统在《文选》中将赋和骚(楚辞)作为并列的两种文类进行收录,标志着楚辞与赋开始在文学分类上明确区分。
尽管楚辞和赋在文体上有所区别,汉代人多以辞赋并称,显示出两者在概念上的混淆和实际创作中的相互渗透。
3、楚辞产生的渊源。语言发展的变化。从四言为主的形式变化为语句更长的句式。有楚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楚辞》的产生,跟南北文化的交融有关。
4、楚辞和诗经的区别。
创作方法不同。《诗经》写实,《楚辞》写意。
在描写上有明显的南方风俗特色。
表现手法看,诗经常用比兴的手法。楚辞多用象征手法,比如植物等等,意蕴更加丰富。句式和篇章结构上,诗经以四字为主,楚辞在形式上更加变化多端。句子长,就利于表现细节,多用语气词,感觉音乐性强。诗经是跟着音乐可以唱出来,为了合音乐的需要,篇幅短小。楚辞是吟唱讼唱,篇幅较长,可以表现作者婉转的情感。
作品和作者风格上。诗经是民间集体创作,楚辞属于文人创作,很有文化水平,用词造句华丽多样。
二、屈原和《离骚》
1、屈原的生平。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芈姓(一作嬭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所处时代为战国中后期。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楚国贵族。主要活动时间段是楚国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早年间深受楚怀王信任,担任左徒,三闾大夫,是楚王的座上宾。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历子兰等人的谗言)。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相传为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也成了端午节,投粽子入江,以纪念屈原。
2、屈原的作品,全部收录在刘向编纂的《楚辞》一书中,共23篇。
政治抒情诗,《离骚》《九章》等
3、代表作《离骚》,2490个字,离骚,就是发牢骚的意思。对自己遭遇的不平,政治抱负得不到实现,表达内心忧愤忧愁和不满。
《离骚》内容结构分三部分:自我介绍、探索道路,去国怀乡。
从自己的世系、品质、修养和抱负写起,回溯了自己辅佐楚王所进行的改革弊政的斗争及受谗被疏的遭遇,表明了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与“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中间部分是借女劝告、陈词重华,总结历史上兴亡盛衰的经验教训,阐述了“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并从而引出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现了对理想的执著追求;最后部分是在追求不得之后,转而请灵氛占卜、巫咸降神,询问出路,从中反映了去国自疏和怀恋故土的思想矛盾。
《离骚》的思想境界:政治主张(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英勇的献身精神和爱国情怀。
《离骚》艺术特色:塑造了高洁、行廉的抒情主人公形象。离骚里面大量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物、大自然和神都被大量应用。
作品兼具叙事和议论,结构严密,抒情线索清晰,节奏舒缓,语言优美。
三、屈原的文学史地位和影响
1、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在诗歌领域是浪漫传统的开创者,开创了诗歌由民间集体创作到作家创作的新时代。
2、影响、爱国主义思想和高洁的品格影响了许多人。贾谊把屈原当做自己的知己(贾谊被贬长沙王太傅,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由自身遭遇遥想当年才华横溢的三闾大夫,对他充满敬仰和同情)。司马迁把屈原和贾谊放在一起列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感慨自身的遭遇与屈原和贾谊相似,同时又体现出他所说的“通古今之变”的历史眼光。
在艺术成就上的影响,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传统。诗经是风的特点,离骚就是骚的特点,所以说“风骚”,文人墨客各领风骚。发展了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到比喻),独创了“骚体”,打破了诗歌的四言形式,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
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关于宋玉,宋玉(公元前298年—公元前222年),字子渊,楚国鄢人,崇尚老庄。战国时著名的辞赋家,被称为是屈原的直接继承者。因貌美,有“貌比潘安,颜如宋玉”的美称。“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曲高和寡”等典故皆出于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