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生活教育的创立和成长》有感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

          读《生活教育的创立和成长》有感    张叶

        最近拜读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创立和成长》,有两段文字深深地打动了我:

        第一段话:学生和农民熟悉交流后,学生重新发现自己也有一双手,农民发现自己还有一个头脑。

        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刚刚上的一节课的课堂:

        前几天,讲了《秋天》一课,课前我制作了非常优美的课件,伴随着一张张美丽的图片,孩子们一下子就认出了玉米、石榴、苹果、高粱、谷子,除了南方的水稻他们不认识,其他的庄稼、水果、蔬菜都能叫出名字。我本以为很多孩子可能会有所迟疑,听到他们毫不犹豫的喊声,我突然记起了自己国庆期间安排的一项任务:跟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一起去果园里、田野里、菜园里看一看,秋天里都有哪些果实成熟了?

        看来,孩子们都照办了。欣喜之余,我又觉得非常得遗憾,为什么不能再大胆一点,让孩子们把红红的苹果,把黄黄的柿子,把珍珠似的葡萄、把红红的高粱、沉甸甸的谷穗、把埋在地里的地瓜都带到课堂里?让孩子再次近距离地感受收获的喜悦呢?

        我更盼望在和孩子们学习的时候,讲述这些的时候,再也不用从课件儿里知道,而是亲身带着孩子们,走向大自然,走向田野,近距离地接触它们,聆听它们美丽美妙的叫声,欣赏它们绚烂的色彩。让孩子们用手轻轻地摸一摸,用鼻子细细地闻一闻,比看着课件儿,给他们介绍这些果实的颜色、形状、味道,哪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怎么样,好像是效果更好一些。

      从这一节课来看,我们在课本上声嘶力竭教学生学会的知识,生活中孩子们能更直观更容易地接受,而这些,我们小时候曾经那么地“受用”过:

      情景一:小时候最初认识磁铁是在河里捞铁砂的时候:河里每逢发大水,我们一群孩子就会到河里去吸铁砂,用换来的钱买支冰棍、买个本子。自然课上,那时候的老师不用反复演示和解释,我们都知道了磁铁的功能。

      情景二:我们小的时候能亲眼目睹父母的辛苦劳作,并跟着大人干活,然后真正能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现在的孩子,老师只能在课堂上一遍一遍地告诉他们:农民伯伯不容易,我们要珍惜粮食。那农民伯伯到底怎么不容易呢?单纯地说教,孩子们的印象并不深刻。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很多在我们眼里觉得很简单的事情,他们却只能凭想象,从电脑中或者从游戏中才能体验到。由此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的第二段文字:

      第二段:陶行知先生说,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

      无疑同我们相比,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在众多长辈的努力和陪伴下衣食无忧。凡是他们能想到的、做到的,都会尽可能地满足孩子们。现在的孩子接触的新事物也是我们那个年代无法企及的,甚至说在我们幻想中也是无法想象的,他们吃的穿的用的都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但好多时候仿佛现在的孩子也少了非常多的快乐。他们很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即使跟着爸爸妈妈出去郊游也有好几个大人的保护,怕他们弄脏衣服,怕他们被蚊虫叮咬,怕他们磕伤碰伤。孩子们不能尽情的撒欢儿似的玩耍。在这样唠唠叨叨的提醒下,他们能否真的体会到大自然带给他们的乐趣呢?他们能不能真的探索到大自然中的新奇的事物呢?

      几乎所有家庭一家人老老少少,生活的主轴线都是围绕着孩子,特别是围绕着孩子的学习,但是孩子今天的学习不也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生活吗?

      我们不妨让现在的孩子也去跟着爸爸妈妈或者是爷爷奶奶去工厂参观一天,看看他们的辛苦劳作,或者亲自去田里也干一天活,体会挥汗如雨的感觉。

      或许我这个理论有点偏谬,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但是我觉得生活就是课堂,课堂离不开生活。毕竟我们最后所学到的所有的知识都得在生活中得以运用,都是为了运用于生活。

      就像他们不可能永远生活在课本里,长大以后,他们也要吃喝拉撒,自己要去奋斗。

      我非常庆幸我的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当孩子们不愿意看课件儿的时候,我可以领着他们走出校园,看一看远处的大山,看一看近处的柿子树,看一看学校下面的果园。。。。。。

        春天,我们可以亲眼目睹学校旁边的粉红色的迎春花,白白的杏花,金黄色的迎春花,还有柿子树那小小的就像小精灵一样的小花。

        夏天,孩子们可以从学校的草丛里、操场上逮到蹦蹦跳跳的蚂蚱,有的孩子在上厕所的途中就能体会到这些小家伙带给他们的乐趣。

      秋天,校园旁边的柿子树上的柿子红了,远处的苹果红了,黄黄的野菊花开了。

      冬天,寂静的校园里,旁边的小树林里,小鸟还在叽叽喳喳地不停歇地叫着。

      当孩子们想体验一下城里的感觉,也可以去吃吃汉堡、逛逛游乐园。。。。。。

希望我们整个社会都能放开一些,让孩子能深深地吸一口真正新鲜的“空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012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628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653评论 0 35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485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57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90评论 1 29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96评论 3 414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340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94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02评论 2 33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276评论 1 34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940评论 5 33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8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4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173评论 2 36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136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