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新教育实验中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稍有感触。它的第一重境界是落实有效课堂的框架。
我们都知道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学生一天中的作业非常多,他不可能主动在课下去复习知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向课堂要效益。那我们该如何来构建一个有效的课堂呢?
国内外对于有效课堂的骨干结构都有一定的研究与行动。鲍里奇先生的《有效方法论》,中国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卢仲衡教授的自学辅导模式,洋思中学的三段六环节等等,还有很多的尝试。
今天阅读的新教育实验中提出了理想课堂的有效教学框架:一、教师对教材及学生的解读,真正的了解教材与学生。二、确定教学目标,这里的目标分为ABC三类目标,我觉得这个与我们学校要求的分层教学不谋而合。三、有明确方向的预习作业,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会自主学习。四、严谨的教学模块,要求将课堂清晰划分若干板块,在讲究必要的节奏、方式灵活多样的基础上,让每一分钟都有计划、富有成效。五、教学反思。
课堂有效,学生才能有所收获。现在只是对理想课堂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多的学习理想课堂的实例,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理想课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