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我所在的城市一年四季,真可以说是四季分明哩,然而对于我个人而言,在这一年四季当中,恐怕最最难以让我去忍受的一个季节——还是要数那骄阳似火的夏日季节。
之所以会如此,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有其二的,而且还和自身有着莫大的关系哩。其一就是:只要是一到那些天气稍许有一点炎热的日子里面,还只要是稍稍的走动走动,大约摸走十分钟到十五分钟,整个人就会不停地冒汗、满头大汗浑身出汗,就好像自己刚刚从澡堂子里面的大池子洗漱出来一样,身上的衣服也会浑身湿透;还因为自己是O型血,特别容易遭受蚊子的骚扰。【备注:依据专家的考证,但凡是黄皮肤O型血液的亚洲人,是最最容易遭受蚊子的袭扰。】
只要是跨入到夏日季节里面,蚊子不仅是无处不在的,还令人防不胜防哩,无论我如何去做防备,防备工作做得再怎样的充足,也都难以逃脱蚊子的魔掌,时不时地还要被蚊子咬上几口。每次等到发觉被蚊子叮上以后,已经来不及,此时不仅身上顿感奇痒无比,而且无需多久时间,还会鼓起一个个包,大小如同一粒粒黄(绿)豆。
我是这样来理解、认识并去认为的,其实,就算是自己的身上起有几个包,去奉献一点点微不足道的血,这些都算不得什么的,最最关键的问题则是在于——蚊子属于四大害虫之一,据科学家多年来的研究与考证,在地球上、最早在恐龙时代的时候就已经有蚊子存在,即便是地球上所有的恐龙全部都给灭绝掉,可它还依旧顽强地生存着、演变着,并且这小家伙还要携带各种传染病菌,各大媒体有时也会报道,处在东南亚以及热带地区的人深受其害,还有可能会被蚊虫叮咬致死,面对这种情况,你说难道它还不够令人讨厌与厌恶吗?!
我曾经还在某报纸杂志上,看到过一篇有关于蚊子为何会叮咬人的科考文章,在文章中就举例有蚊子咬人的N条缘由,其中有三条缘由和我是息息相关的,故而自己记得比较清楚。第一条缘由就是:在人类所有的血型当中,O型血最易被蚊虫叮咬,尤其是黄皮肤的亚洲人;第二条缘由就是:但凡是那些油性皮肤的人,也一样是最最容易遭受蚊虫的叮咬;第三条缘由就是:除去上述两个缘由以外,一到炎热的夏日季节里面,那些极其容易出汗的人士(群),也同样是最最容易遭受蚊子的叮咬,假若是个人这三个原因全都被占据,被蚊子叮咬的概率自然就如同芝麻开花那样变得节节高。只因为蚊虫的敏感度、嗅觉、探知能力……都要大大地强于最高级动物——人类,一旦遭遇到类似于上述情况时,蚊子就会认为是香饽饽,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
除去我会深受蚊子的侵扰,其他人也一样莫不是如此哩,为此大家群策群力,想过很多对付蚊子的好方法,譬如说:发明有驱蚊的涂抹药物,花露水、风油精和清凉油。还发明有驱蚊的(电)蚊香、电蚊拍(灯)、杀蚊剂……除去上述好方法之外,还可以在家里种植各种驱蚊的植物来驱蚊,譬如说去种植万寿菊、薰衣草、猪笼草等。
我曾经在央视的科技频道中看到过,各个阶层的人士,去运用各种科技手段来杀蚊。据专家研究以后得知,但凡是吸食人血的蚊子,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母蚊子,公蚊子是不会去吸人血的,为此就想尽一切办法改变蚊子的基因,让蚊子在繁殖下一代时,公蚊子的数量要远远地大于母蚊子,就算无法灭绝蚊子,至少也能逐年、逐步地减少蚊子出生的数量;如若是碰到蚊子繁殖比较高的年份,且是活动频繁的区域,就在其出没的附近,安装大型大功率带电的容器,再在容器内安装公蚊子的声音,把母蚊子吸引进容器里,将其杀死。
在当代中国,以写各类知青题材见长,而被大家公认为“良心作家”的梁晓声先生(男),他也曾撰写过这样的一段话语,说道:“我儿子当时正发烧,身上还被蚊子叮了很多包。”……著名的散文家周晓枫先生(女),曾著有《蚊子》一文,她还把“蚊子”比喻为“黑暗中一针见血的刺客”。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伊索,著有《伊索寓言》一书,书里面有一篇文章就叫做《蚊子和狮子》,作者是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通过蚊子和狮子、蜘蛛和蚊子这三者之间的对话,说明这样的一条道理哦,说道: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还比一山高;貌似金玉其外的强大,实乃败絮其中的弱小;动物也好,人类自身也罢,过于的不可一世目空一切横行霸道自命不凡……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以失败而告终,而别无其他啊!
不单单是这个样子哩,就连我们国家古代的那些文人雅士(墨客)们,一样是对蚊子深恶痛绝哦,亦要口诛笔伐的鞭挞蚊子一番。
譬如说:在我们国家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对于蚊子的叮咬也是不堪其忧十分厌烦,他在《外篇·天运》一文里写有这样一句话语:“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
又譬如说: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在唐朝时期就有许多诗人著有蚊子的诗句,譬如:刘梦得刘禹锡著有《聚蚊谣》一诗;风流才子元微之元稹著有《蟆子》诗三首,其中的“蟆”就是指又黑又小的蚊子;诗人吴子华吴融著有《平望蚊子二十六韵》一诗,开头两句这样写道:“天下有蚊子,候夜噆人肤。平望有蚊子,白昼来相屠。”……
还譬如说:南宋时期的爱国诗人陆放翁陆游著有《驱蚊》一诗,诗中是这样来说到的:“泽国故多蚊,乘夜吁可怪。举扇不能却,燔艾取一块。”诗文当中的“艾”字就是指“艾草”,由此可见,古人在很早的时候就知晓艾草,燃烧艾草就能驱蚊,而且效果很好。
我们国家的古人,在鞭挞控诉该死的蚊子的时候,亦有一些诗人与文人雅士(墨客)们,所撰写的语言是极其的诙谐与幽默哩。譬如说:五代时期的南唐诗人杨銮作诗云:“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蚊子又放团。每到夜深人静后,定来头上咬杨鸾。”这篇诗文彰显诗人潇洒豁达开朗的良好心态。清朝的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诗人袁子才袁枚,把蚊子比喻成“贼”,他在《碧纱橱避蚊诗》中是这样写道的:“蚊虻疑贼化,日落胆尽壮,啸聚声蔽天,一呼竟百唱。”……
无需去多言语些什么的,绝大多数的人自然是十分厌恶蚊子的,不过也有以蚊子为乐的文人。譬如说:清朝的文学家沈三白沈复,其人著有《浮生六记》一书,共计有六卷,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他在《闲情记趣》中著有这样的一段文字:“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备注:①:文章为作者原创;②:各种和文章有关系的图片以及各种蚊子均来源于网络上;③:感谢原创图片。】
杜老倌侠客居(陆伟)写于2016年07月15日星期五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