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原生家庭这个名词可能是心理学领域曝光率最高的名词了。这是一大好事,说明人们不再只是纠结于问题本身,开始追根溯源探寻问题本质了。那么问题来了,自从出现了这个名词,就催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个观点是,自己过得不好,工作也好婚姻也好,就开始埋怨原生家庭,怪自己的父母没有把自己教育好,从而对于父母增加了很多的怨气。
另一个观点认为,不要动不动就要找原生家庭的错,后半生是自己过的,自己决定的,所以凡事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前一种观点显然是有问题的,后者好像更有道理。然而,我想表达的是根源还是要找,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深刻影响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这是心理学上比较统一的观点。问题在于不要陷在对于原生家庭的讨伐之中,我们探寻原生家庭不是秋后算账讨伐父母,而是明确我们初始性格的形成根源,更加了解自己,更加理解父母,他们有他们的有限,他们也是在那个时代条件下做出了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选择了。讨伐他们对于他们来说极为不公,甚至有违传统文化的孝道。
我们探寻原生家庭的意义有两点:
一是明确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或多或少和原生家庭有关,以便于我们解决问题,甚至有利于我们对下一代的教育。
二是我们通过探寻自己的原生家庭进而探寻父母的原生家庭,他们也是原生家庭代际传承链条上的一环。如果我们把自己定位为受害者,那么他们也是受害者,我们没必要对于受害者口诛笔伐紧抓不放吧。我们是否应该更理解父母,甚至同情父母,或者未来影响我们的父母呢?
二元论的思想让很多人习惯了两个极端:要么黑要么白,要么对要么错,要么完全怪罪原生家庭,要么闭口不谈原生家庭。我觉得,凡事不要走极端,平衡才是最大的智慧。原生家庭肯定要谈,谈的前提是有着健康的心态,积极的初心。了解过去不是为了停滞不前,恰恰是为了更好的向前。
出于对开口闭口就谈原生家庭并怪罪于原生家庭的人的讨厌,而开始杜绝人们谈原生家庭的做法也是欠妥的。有些客观的东西还是要面对的,面对才利于问题的解决。探讨过去是为了放下,轻装上阵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
就像一个人因为头痛就医,查来查去查不出原因,不明不白这是最让他痛苦的,这种痛苦甚至超过了他知道不好原因后的痛苦。所以,我认为探寻原生家庭就是探寻问题根源的一个途径而已,也许有很大关系,也许有一点关系,也许毫无关系,都有可能。
所以,对于探寻原生家庭不必大惊小怪,保持一颗平常心就好。至于探寻后的结果,保持怎样的一种心态来看待原生家庭才是关键。如果有着不健康的讨伐心态,受苦最大的还是自己,毕竟要带着这种不平衡不接纳活一辈子。谁痛苦谁改变,谁成长谁解脱,每个人自有因果,作为旁观者静心接纳即可,否则因为他人的行为来烦恼自己,可谓庸人自扰之也。
所以,对于原生家庭,保持一颗平常心即可,允许任何人有任何他自己的看法,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如果不够接纳,我们就陷入了另外一个毫无意义的争论的漩涡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