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老师
聚焦本课内容
1.课文内容结构图
从结构图可以看出,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2.课文主旨
《红楼春趣》选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七十回,描写了“众人”放风筝的场景。只听窗外竹子上一声响,众人吓了一跳。丫鬟们回复说有一只不知何处飘来的风筝落在了竹梢上。由此,大伙来了兴致,准备放放风筝,放放晦气。虽然写的是一件琐事,但故事结构巧妙,描写生动传神。表现出他们生活的闲适与快乐,在带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令人无限向往。
3.课文特点
人物众多
既有公子、小姐,又有仆妇。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前前后后提到了十三位人物。因此在上面的分析中特意将主要的人物关系图进行了总结。虽说人物众多,但是在描写的过程中详略得当。本文中抓住了重点人物——贾宝玉进行了细腻的描写,其余部分则是略略带过。这样巧妙的安排恰是落实“阅读古典名著方法”的途径之一,在复杂的人物关系中,抓准描写主人公的语句,加以仔细品读。
主线清晰
选文的故事围绕“放风筝”这一条主线展开,思路清晰。放风筝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文中出现的有关放风筝的工具和术语难以理解,在指导学生理解的时候不必大费周折,只需要简单了解就行。这也是阅读古典名著的重要方法,就是遇到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大胆猜测。同时课文“放风筝”的故事寓意深刻,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链接
课后的“阅读链接”选择林庚的散文《风筝》,生动地描写了旧时北平放风筝的习俗和作者对风筝的喜爱,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放风筝这一民俗活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这篇散文中也谈到了“风筝在传说中被认为是放晦气的,”和课文中的说法相同,体现出文化的传承。
4.阅读提示
课前的阅读提示:能大致读懂文章,然后和同学交流宝玉给自己留下怎样的印象。这预示着本课阅读的重点是猜读和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单元目标紧密关联,并且通过前面精读课文中已经掌握的方法来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