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嘴上表达的再精彩,项目评比最终还是要看其社会价值、可行性等方面。由于他和傅佑中前期已经做了不少工作,所以他们的思路相对成熟。在项目详细介绍阶段,王睿奇把他对儿童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图书流动性做了更进一步的阐述。
孩子小的时候,总会缠着爸爸妈妈讲故事。进入学校以后,家长却主动把这个权利交给学校了。但是,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阅读场所,孩子阅读能力的提高父母不要全交给学校,因为,老师面对的是很多学生,而你和孩子却是一对一。每天抽一点时间陪孩子阅读是很美好的事情,国际上提倡的“亲子阅读”是注意到陪孩子阅读不光是书本的交流,更是感情的交流。
父母买回书后,可以有意识地放在孩子的房间,并让他们自己选择要看的书。每天抽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孩子阅读,不布置任何阅读要求,时间可以安排在睡觉前,因为孩子不必为了阅读放弃任何活动。借助拼音,孩子一般都能自己阅读,但他们常会有一些不懂的词句,家长可以做适当的指导。
另外一种方法是直接读给孩子听。儿童心理学表明,儿童通过“听”理解文学的能力,超过“看”理解文学的能力,这种方式对丰富孩子的词汇也大有好处。父母读的时候,最好能浏览一下大致情节,尽量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一些短篇作品可以每天读一篇,长篇作品你要选择好“临界点”,最好是有悬念的地方。陪孩子阅读最好形成规律,但并不意味着必须固定,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觉得这是临睡前的一门“必修课”。或许你买给孩子的这套书,孩子根本不喜欢,你也不要强迫他阅读,而要积极地鼓励,你可以说:“我最近看了一本特别棒的书,它讲的是……“。也可以通过改编的电视和电影激发孩子的兴趣,告诉他:“书中有好多故事,电影和电视里都没有,书比它们还要好看”。
之所以强调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是因为家长经常陪孩子阅读的好处特别多。那些经常看课外书籍的青少年,虽然他们在学校的成绩并不突出,但想象力和创造力却是非常强的。而且由于经常阅读课外书籍,孩子会变得更聪明。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小白鼠体内有一种促进智力发展的基因,一旦剔除了这个基因,老鼠就会变得很笨。但是,如果将这些剔除了基因的老鼠置于刺激丰富的环境,就能比没有置于刺激氛围的正常老鼠聪明很多。之后,他们又分别用不同的小动物做同样的实验,发现结果是一样的。于是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推断,智力的发展和遗传有关,但环境的影响可以优化遗传基因的不足。
其实人类也是这样的,长期置身于高质量学习环境中的人,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智力一定会比其他人高,这一现象在孩子成年之前尤为突出。怎样才能营造这种高质量的学习环境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阅读。调查发现,经常阅读的孩子不但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强,而且由于经常阅读课外书籍,他们了解的事情也会相对多一点,在以后的各项发展中,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会比那些死读课本的孩子高一些。由此可见,阅读对孩子的智力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甚至可以让脑障儿变得聪明起来。美国费城人类潜能开发研究所的多曼博士,他在研究中就遇到了一个叫汤米的儿童。汤米是严重的脑障儿。不过,他的母亲没有因为他是脑障儿而放弃他,而是在他三岁半的时候就教他念书。不久,汤米的阅读能力竟然增加了。到六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阅读六年级的书籍了。脑障儿如果从小读书,也能变聪明,这激起了多曼博士的研究热情。他想看看正常儿如果进行早期阅读会是什么样子。经过长期研究,他发现,幼儿从两岁起就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幼儿都是很喜欢读书的,也是具有无限学习欲的;对于孩子来说,阅读也可以像玩游戏一样快乐;读书是可以促进脑神经发育的,是能够开发智力的。为什么阅读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好处呢?先从孩子早期的阅读和智力的发展关系来看。
首先,阅读能够满足孩子智力快速发展的需求。日本学术界曾有研究表明:0~6岁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处于高速发育期,其智力的发展可以占到一生的80%;而6~17岁的孩子则只占20%。因此,孩子在六岁之前,他们智力的发展速度是最快的。而这段时期,是孩子大脑各区域神经细胞发育的最佳时期,比如听觉、语言、运动等能力都会基本发育完善。在这段时期,如果父母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注意培养孩子的早期阅读,使其通过一些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变化多端的阅读形式,以及丰富多彩的知识,给孩子的大脑带来一些刺激的话,是能够加快孩子大脑的发育和成熟,并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的。
其次,阅读还能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我们知道,0~6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敏感期。他们从咿呀学语开始,到可以比较自如地运用语言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是在入学以前就完成的。在这个重要时期,孩子的大脑如果能受到一定的外界刺激,就能建立起一种稳定的大脑结构,并使语言能力得到极大的促进。而早期阅读就是对孩子大脑进行全面刺激的最佳手段,是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方法。
另外,阅读还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在六岁之前,对外部世界抱有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陌生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探索的激情。有研究表明,孩子接受的信息越多,他们大脑能够储存的东西也就越多。所以在孩子这段学习的黄金时间里,父母即使再忙碌,也要尽量引导孩子进行早期的阅读。这样的话,除了能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还很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可以这么说,阅读就像空气、阳光、食物、朋友一样,能让孩子受益一生。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们却认为这时的孩子还小,连字都没有认全,怎么能阅读呢?再加上忙于工作,也就错过了孩子阅读的最佳时机。
最后,阅读还能够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人类的潜在能力具有特殊的规律:年龄越小,潜能越容易被开发出来;年龄越大,潜能越容易消失。正因为潜能具有这种递减性,所以就要求孩子能够尽早地接受一些新鲜事物,使潜能得到触发。这种接受,除了早期带孩子认知事物之外,在孩子有能力阅读文字的时候,还要通过陪孩子进行阅读来培养孩子的逻辑能力和想象力。因为孩子在文字阅读时,他们的想象空间是要远远大于图片阅读的。当父母了解了孩子的智力发展特点后,就可以帮助孩子明确阅读与智力的关系,从而认清孩子的阅读欲望,对他们采取相应的阅读教育措施。由此可见,如果从小给孩子增加文化刺激的话,不但可以弥补他们先天一些智力的不足,还可以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那是不是说六岁以后,孩子的智力发展高峰期就过了,阅读就不起作用了呢?其实也不是的。我们常挂在嘴上的“活到老,学到老”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些早期没有接受过阅读训练的孩子,最后在接受了阅读训练后,其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就会比之前强很多。有个很形象的比喻,说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储存器,当我们阅读的时候,可以扩大大脑在日常生活中所不能掌握的词汇量和信息量。书籍里的一些优美句子,一些实用的生活事例,都会被我们很好地储存下来,当需要使用这些信息时,它们自然而然就从脑海里涌现出来。所以说,那些阅读量比较少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往往就是一片空白。想想看,脑子里没有储存任何词汇、任何故事,又怎么能说得出来、写得出来呢?
一些学校的老师应该也有同感,那些阅读了大量书籍的孩子,当老师向他们提问时,他们通常能积极地举手发言,并且能够主动思考问题,有时还会发散思维地提出一些疑问。脑子越用越活,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学校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大多也都是喜欢阅读的孩子。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家长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曾说:“阅读可以使孩子摆脱不良状况,而且,阅读可以发展孩子的智力“。‟孩子阅读的东西越多,他的思想就越清楚,他的智力也就越积极。”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也曾说道:“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大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阅读,谁就不善于思考。”意思是说,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是哪个年龄段,阅读都能让他们变得更聪明,能让他们的思维能力、思考能力变得更强。自然,阅读所带来的强大的自主性和想象空间,在刺激脑部神经,开发脑力心智的同时,还能为他们开启一扇认识世界的心灵之窗。
阅读如此重要,忙碌的父母们在担忧孩子反应迟钝、表达不清楚等种种问题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因为自己忽略了孩子的早期阅读,而错过了他们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