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因为陈师国庆节后要回老家照顾其老母亲,陈师,涛姐和我相约小聚,在涛姐家喝下午茶闲聊一小时后,我们就到涛姐家附近,找了家东南亚菜馆坐下,刚要点菜,陈师的电话响了,只听陈师刚接电话就焦急地说:“怎么啦,不要哭,不要哭……”一边说一边向门外走去。
我与涛姐点好菜,聊着天,在等陈师,菜上来了好一阵,陈师带着悲伤回来了,告诉我们,是他以前同事的老公突然去世了,才44岁。太年轻了,这种突然的意外,对亲人的伤害是致命的,我也身不由已地想起自己所经历过的,2018年父亲与二姐的相继去世,2024年二哥的病逝……曾经的悲痛,沥沥再目。
那一刻,餐馆里的人声仿佛瞬间被抽空,服务生的招呼声,都成了模糊的背景。只有陈师那句“才44岁”在耳边回响,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叠叠的涟漪。
这样寻常的夜晚,有人正经历着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那位素未谋面的逝者,也许早上还在为工作奔波,为家庭操劳,计划着国庆假期的安排。而此刻,所有的计划都成了永远无法完成的遗憾。
“我们总是以为来日方长。”陈师的声音有些沙哑,“上个月还和他们夫妻约好,说好下次来云南要一起去大理…..”
我没有说话,因为知道任何语言在死亡面前都显得苍白。2018年那个寒冷的冬天,父亲和二姐相继离世的痛楚,至今仍深藏在心底某个角落。记得处理完丧事后大半年,我不知白天黑夜,没有了规律的生活,那种蚀骨的失落,不是时间的流逝能够完全抚平的。
而去年二哥的离去,更像是一场漫长的告别。看着他被病痛折磨却依然努力微笑的样子,我才真正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那些真实的、充满温度的瞬间。
“吃点东西吧。”涛姐轻声提醒,把一盘曼果炒牛肉推到我面前。我夹起一块,食物的香气弥漫开来,这是活着的味道——温热、复杂,带着些许辛辣。死亡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活着,离别教会我们珍惜相遇。
晚餐在一种宁静而沉重的氛围中结束。走出餐馆,晚风带着初秋的凉意拂面而来。我们并肩走在灯火通明的街道上,谁也没有说话,却都能感受到彼此心中那份对生命重新燃起的敬畏与珍视。
我们都是在失去中学会珍惜,在痛苦中懂得坚强,在别离后明白相聚的可贵。而那些曾经深爱过的人,会化作我们前行的力量,在每一个需要光亮的时刻,为我们点亮心中的灯。带着对逝者的怀念,对生者的关爱,继续这场名为生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