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工作已经很认真了,但是经常做出来的事情并不能让领导满意,是不是领导太苛刻了?也有人困惑,我经常加班,领导安排给我的事情都花大量的时间去做,甚至不计报酬,可还是得不到领导的赏识,为什么?更有人郁闷,我在公司任劳任怨、当牛做马这么多年,我都被自己的努力感动了,但是升值加薪却被新来的抢走了,我不甘心。
在职场上遇到这样的尴尬,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自己感动自己,却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没有创造出太多的价值,当然不能感动你的领导,或者说感动了领导也不能给自己带来应有的成长。
如果你也面对这样的尴尬,看看这篇文章,相信一定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让你在职场之路不再艰难。
1. 感动自己,未必做了正确的事情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对于带教新来的员工,在安排工作的时候通常会将文件复制一份给他们,让他们在副本上操作,因为他们一旦做错或者理解不到位,改了不该改的地方,往往需要花几倍的功夫去核对和纠正,而且还有很多隐藏的风险。实际上这样的情况确实时有发生,安排工作时明明说的是A,结果被带教者不但做了A,还自己做主做了B和C,或者被带教者直接做成了B和C,而这个B和C只是他自己认为需要做的,并不是被要求的。看到这样的结果,带教者应该被批评吗?他自己会觉得自己花了很大的力气,做了更多的事情,会很委屈,但实际上偏离了方向,并未达到目标。
我们常说,南辕北辙,方向错了,再多的努力都是白费,所以,要做正确的事情。
2. 感动自己,未必用了正确的方法去做事
有这样一句谚语:“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这句话是说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射雕英雄传》里面有一个情节:黄蓉被一个巨大的海蚌夹住了脚,费了老大的劲也掰不开,结果抓了一把细沙放到蚌壳里面,蚌就自己打开了,因为蚌最怕的就是细沙。找对了方法,事半功倍,找不对方法,事倍功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工作中特别努力,付出了很多辛劳,却成绩总没别人好,原因就是方法不对。
巧干可以减少劳动量,又可以把事情做得漂亮。
3. 感动自己,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华为公司有一个工作原则:用正确的方法去做对的事。
做正确的事,是一个团队或者一个人的工作目标或者方向。而正确地做事,则是方法论,需要用心去思考怎样做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方向错了,我们做了再多努力也是徒劳,但是,如果没有很好的方法去执行,那么效率就不高。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公司每次提出一个项目都是这样的思路,项目启动会议、项目计划、项目分解,然后过程中定期会议进行阶段性总结和纠偏。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的例子。
只有将思考和行动结合起来,明确了行动的方向和方法,再用行动去验证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正和完善我们的方案,才能最快最稳的达到目标。
4. 感动自己,更要做有价值有积累的事情
同样工作10年,有的人是真的有10年工作经验,而有的人只是把1年的工作经验,在以后的9年不断重复而已。只有从工作中挖掘自己的价值,让自己得到积累,才能算是对得起所从事的工作,对得起努力的自己,才会在未来创造更多的价值。
➡️选择可以创造更多价值,有更多积累的工作岗位
任何公司,销售类和技术类的工作岗位承受更大的压力,同时也能更快成长并创造更多的价值,所以他们的可替代性和职业天花板会明显高一些。所以,如果有条件,尽量选择这一类的工作岗位。
当然,有人会说,我所学的专业或者经验都不能达到销售类和技术类的要求呀?我只会做文职工作怎么办呢?那咱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学呀,熟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你的工作肯定是给销售岗和技术岗服务的,那就从你熟悉的入手,除了本职工作,积极主动承担更多工作内容,处处留心,不要计较短期内的回报,不断增加自己转岗的资本。最重要的,是你有突破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只要你想转变,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
➡️同一个工作岗位,也可以做得有价值有积累
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做《我的助理离职了》。一个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在一个企业做助理。但是她觉得她的工作很繁琐,无非就是贴发票、报销等打杂的事,完全与自己的能力不符,于是选择了辞职。但是另外一个女孩儿,同样是做这些事,但她用心记录,细致到每个月每一项开销的明细。所以,在下一期某项费用的申请上,她拿着自己做的曲线图表,已经很有发言权,哪项费用大致预算多少,她非常清楚。
职场中,我们需要努力到感动自己,但也要时时抬头看天,找到方向,复盘总结,做好本职工作也要跳出工作本身,让自己从每一分工作中获得成长,量的积累一定会带来质的改变。职场,将会任你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