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看清一件事情背后的本质,并且预判未来可能发生的状况,那你一定不能错过「激励机制相融」这个工具。
什么是激励机制?激励,可以理解为奖赏、甜头,通常跟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就像动物园里的马戏团,只要动物在驯兽师的指令下完成相应的动作,就要赶紧给吃的,这就是激励。
在长时间的训练后,动物已经明确地知道只要听驯兽师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动作,就能拿到吃的,动作和好吃的食物,在持续不断地训练中,动物把这两者进行了强关联,这就是激励机制。
动物园里的动物只有在马戏团这样的环境里,激励机制才能发挥到极致,做动作就会有好吃的,这就是激励机制与马戏团所提供的环境相融,简称「激励机制相融」。
假设把动物园里的动物重新放归大自然,即便这些受过训练的动物做再多的动作,也不会拿到好吃的,这就是激励机制与自然环境不相融,简称「激励机制不相融」。
如果把动物园里的动物替换为「人」,把食物奖励替换成「能满足不同需求的激励品」,把放归大自然替换成「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你就会发现人与动物在「激励机制相融程度」方面没有什么不同。
任何社会组织,无论是公司、区域,还是国家,这些组织形态都是由人组成的。既然激励机制的相融程度适用于人,那么这个工具也同样适用于组织未来的演变分析。
激励机制长期相融,在组织中形成广泛的共识,这就是「机制基因」。比如每个月固定时间开工资、一年结束要发年终奖等等,这些跟打工人的直接利益息息相关,一旦老板拖欠工资或取消年终奖,激励机制不相融,与机制基因相悖,这就会引发员工的强烈不满。
所以,想要控制别人的行为,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分析各个利益相关方对利益的需求,通过做局提前设计好激励机制,使其各方都能够达到激励机制相融的状态,整个事物就会朝着你所期待的方向推进。如果不经过设计,没有布局,失败往往就是终局。
如果短期的激励机制相融透支的是未来,收支严重不符,无法达成「可持续发展的均衡状态」,整个系统的失败就是注定会发生的结局。没有未来,就是它的未来。
比如公司想要赚钱,它的利益相关方就是用户。如果老板只想着赚快钱,就会开启连根拔韭菜的收割模式。全是负面口碑,没有复购,生意自然无法持续。
所以,想要长期盈利,一定要「利他」,借着利他爆发出来的驱动力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就是商业里的「互惠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