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孩子,是否要纠正孩子的完美主义?

不必直接“纠正”孩子的完美主义,核心是引导其从“过度追求完美”转向“追求成长”,因为适度完美主义能驱动孩子认真努力,但过度则易引发焦虑、畏难等问题。

首先需区分孩子的完美主义类型,再针对性引导:

- 积极完美主义:比如认真完成作业、力求把手工做好,不伴随自我否定,无需干预,反而可肯定其态度。

- 消极完美主义:比如因写错一个字就撕掉整张纸、怕做不好而干脆不尝试、完成后总挑自己毛病,这就需要引导。

具体引导方法可参考:

1.调整认知:用孩子能理解的例子告诉他“不完美很正常”,比如“妈妈做饭偶尔也会糊,我们下次改进就好”。

2.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少问“做好了吗”,多夸“你刚才叠纸叠了好多次,特别有耐心”,让孩子知道努力比“完美结果”更重要。

3.允许“不完美尝试”:比如孩子画画怕画错不敢下笔,可主动说“我们一起画个‘奇怪的太阳’吧,不一定非要圆的”,降低对“完美”的执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