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区分孩子的完美主义类型,再针对性引导:
- 积极完美主义:比如认真完成作业、力求把手工做好,不伴随自我否定,无需干预,反而可肯定其态度。
- 消极完美主义:比如因写错一个字就撕掉整张纸、怕做不好而干脆不尝试、完成后总挑自己毛病,这就需要引导。
具体引导方法可参考:
1.调整认知:用孩子能理解的例子告诉他“不完美很正常”,比如“妈妈做饭偶尔也会糊,我们下次改进就好”。
2.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少问“做好了吗”,多夸“你刚才叠纸叠了好多次,特别有耐心”,让孩子知道努力比“完美结果”更重要。
3.允许“不完美尝试”:比如孩子画画怕画错不敢下笔,可主动说“我们一起画个‘奇怪的太阳’吧,不一定非要圆的”,降低对“完美”的执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