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面对左宗棠的不断攻击,曾国藩采取了如下对策:
一是要求自己的亲朋好友及家人不要回击左宗棠,避免火上浇油,反而鼓励他们尽量与左宗棠搞好关系。二是对左宗棠的攻击不闻不问,不予回答。 p255
感悟:
昔日下属恩将仇报,不断攻击曾国藩,首先我们来看问题背后的问题。于左宗棠而言,曾国藩有提携之恩,自应感恩回报,可事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左宗棠被推荐提携之时,能量尚小,自身没什么势力,需要依靠曾国藩,但随着左宗棠事业的发展,双方的力量对比有了明显变化,曾国藩像一颗大树,左宗棠原来是他身边一棵小树,大树为他遮风避雨,现在小树逐渐长大,依靠的作用大大减低,成长起来的左宗棠觉得曾国藩遮挡了自己的阳光,他一贯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才气、方略、气度不在曾国藩之下,很不平衡。恰在这时,面对一个能高过曾国藩的机会,左宗棠毫不迟疑,瞒过曾国藩越级上报,把曾国藩置于极其被动之地,皇上降职“切责”,“曾国藩的自尊心受到了空前打击,声誉也大大跌落。”两人开启互攻模式,你来我往,频频上书,太平军被灭后湘军成了皇上的忌惮,此时正好以左掣曾。
二人失和,面对左宗棠的不断攻击,曾国藩表现了一位“做圣贤”者的胸襟气度,他首先管好自己人,不扩大战局,二是采取回避政策,减小对立程度,他还鼓励家人亲友尽量与左宗棠搞好关系,化解对立面。
找曾国藩的毛病,逢人必骂,成了左宗棠的习惯性动作,分析这背后的心理原因,左宗棠背后对曾国藩的谩骂、指责、贬低,恰恰说明他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有愧,并不理直气壮,如无理者高声,孱弱者披铠甲。
“做圣贤”是曾国藩的毕生追求,做“日课”是他的日日修行,曾国藩给我很多启发。不看一时看长远,不拘泥于一事看全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在后来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受命镇压西捻军时,曾国藩不计前嫌,鼎力相助,还将自己最得力的部下派过去大力辅助左宗棠,左宗棠被彻底感化,一辈子都想压过曾国藩的他“终于承认自己不如曾国藩”。
真诚善良是祖祖辈辈传给我的,人望而温,与人为善,是他人给我的评价,作为老师,我觉得教育的目的是“和”,崇尚和谐的我很不愿意面对冲突。
面对他人的挑战,小时候的我毫不退缩,长大后,不愿意主动迎战,我喜欢简单做事,不愿意在人际关系上耗费心力,尤其讨厌“算计”。我不愿成为别人的攻击对象,攻击来的时候,常常采取回避策略,避其锋芒。
如有下属恩将仇报,伤心、愤怒、难过都是不可避免的,会静下心来给对方找理由,也会容易原谅对方,但如果是周围有人火上浇油,便也会冒火,做不到曾国藩的“圣贤”举措,一介草民,没有什么敌我矛盾、生死仇恨,对于攻击过自己的人不打击,不报复,是能做到的。不管别人做的怎样,自己做好就行了,求一个“心安理得”。
明心见性,初心不改,知行合一,是一辈子的修炼。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自己不要做恩将仇报的人。(有时间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