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节干国祥老师集备小学语文五上第一单元的讲座,内容是对本单元选取的四大名著做一梳理,找到一种更好的教授方式,主题是“经典”,和标题几乎没有关系(这是干老师的风格)。
干老师先明确了“经典”的概念,顺带引申了“大概念”的定义。就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来说,课本中各选取了四大名著中的一篇经典文章,学习目的是“学会阅读经典”,属于一般读书策略。然而干老师认为每一篇文章都有各自的学习方式。第一篇是《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故事,沿袭对“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阅读训练目的,找出文中的开端(周瑜的“妒忌”),并由此掌握对故事的理解,同时分析人物形象,明确小说人物和显示人物有所不同。(拓展了从地理角度讲赤壁之战的重要性。)
第二篇是《武松打虎》,干老师自认为上的最好的课之一,其中认为武松是“真英雄”,从两个地方见得:一是誊抄下来的官府告示,二是武松的梢棒。经过分析,发现武松是一个十分小心谨慎的人。(面对老虎是这样,不知道面对人呢?)另外还提到,“昵称”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姓名。
第四篇和最开始,干老师关注到《红楼春趣》中放风筝的问题,认为改编得比较混乱,这一部分其实还是在体现人物性格,而似乎编者并没有把握住核心。干老师认为《刘姥姥进大观园》作为选文或更合适。
最令我感动的解读,莫过于对《石猴出世》的解读了,面对“选择你喜欢的猴子的称呼”,莫名地落下了眼泪,心灵受到了震撼。孙悟空的一生,如同一个人从出生到立人的过程,我们以此反观自己,是否也如他一样,迷茫过、反叛过,然后最终选择了英雄的成长之路。
“石猴,弼马温,孙悟空,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这都是属于他的名号,然而以前的我可能一心只想做齐天大圣,却不知“神通广大”到底有多通天,最后压入了“五指山”;现在,我也喜欢“斗战胜佛”,仿佛经历了一场场劫难,得到了一些拈花一笑的智慧。“年轻的时候,不想做齐天大圣是有问题的;年纪大后还想做齐天大圣,也是有问题的。”干老师皈依儒家,学做“孙行者”。
干老师说,自己现在仍然会遇到很多艰难,但还是要勇敢面对,不放弃。孙悟空的故事是影响男孩子的故事,然而精神不必分男女,每个人都要走出一条契合自己的灵魂的人生之路。
由此我也在思考自己,教育是一件伟大的事,老师们务必要努力去将学生培养成智慧、有能力、勇敢的人,“这是教师的天命”;干老师28岁决定从事教育,然而我现在仍然十分犹疑,自己在其中的投入是否全然出自我的性命,我将以什么作为我毕生的追求?(已经很长时间了,我对教学既不自信,又无法深深投入)
2022.11.27